赵口引黄灌区朱固枢纽。赵口引黄灌区供图
■核心提示
当前,河南省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夏粮生产关键期,也是抗旱防病虫害攻坚期。本报今起推出“中原粮仓背后的水利力量”系列报道,走访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的水库和灌区,记录河南建强粮食生产命脉,全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坚决打好打赢防汛保安全、抗旱夺丰收攻坚战的决心和努力。
□本报记者 赵一帆
4月22日,开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里,麦浪随风起伏,嫩绿的麦穗探出头来。
眼下,小麦已进入孕穗期,正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拿出水卡,在地头的智能电表上轻轻一刷,田间排列整齐的地埋式喷灌设备立刻喷涌出水花。“喝上‘孕穗水’,今年的收成就更有盼头了。”沈家村种粮大户靳俊锋喜上眉梢。
“现在浇水很方便,黄河水都引到田间地头了,如果黄河水紧张还可以用井水,浇地有了‘双保险’。”沈家村位于赵口引黄灌区,靳俊锋的麦地属于高标准农田,得益于便捷的灌溉配套设施,他的140亩小麦不到3天时间就能浇完。
距此70公里的上游赵口引黄灌区朱固枢纽,工作人员王航林正调试着闸口设备,精准控制引黄水量。在这里,引黄水“兵分两路”,一路向南沿着西干渠奔向尉氏县、祥符区等地,另一路往东沿着总干渠滋润着通许、杞县的麦田。
“黄河水不仅解决了小麦灌溉问题,还带来好收成。”李楼村村民王林军说,黄河水中富含有机质,水温适中,让小麦“身强体壮”,去年他种植的小麦亩产达1200斤。
赵口引黄灌区是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大灌区,始建于1970年,设计灌溉面积587万亩,范围涉及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商丘5市13个县(区),在地理位置上正处于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重点地区。“在这个规划中,河南的任务是粮食增产100亿斤,而赵口引黄灌区承担的任务是9.77亿斤,占全国粮食增产规划的近1/100,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河南省豫东水利保障中心赵口分中心主任李广辉说。
大灌区有大担当。去年6月15日,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正式通水,新增灌溉面积79.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6.31万亩,功能上实现灌排合一。去年年底,赵口引黄灌区西干渠完成部分段清淤,灌区输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如今的灌区,灌排畅通,耕地灌溉面积不断增加,灌溉条件、河道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为农田提供灌溉水的同时,多年来赵口灌区引黄灌溉补源区地下水位保持在45米左右,减少下降30米左右,有效涵养了地下水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谚道:“麦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风。”近期,河南省持续出现晴热天气,加之大风天数多,多地土壤墒情不足。
“赵口引黄灌区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科学调配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沿渠各地各方用水需求。截至4月17日,赵口引黄灌区已完成农业引水3013.2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郑州、开封等地土壤缺墒情况。”李广辉说。
大灌区润泽大粮仓,放眼赵口引黄灌区,麦苗青青,正待好“丰”景。
黄河流域水利名片
赵口引黄灌区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豫东平原,是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大灌区,处于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重点地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87万亩,范围涉及郑州、开封、周口、许昌、商丘5市的13个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