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兰大凭半干旱研究优势 打造空天环境"西部观测极"

2025-03-27 14:29:22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记者杨韶红 实习记者马思媛)2023年8月2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项目(子午工程二期)中高层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兰州台榆中站开工仪式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举行。该工程将显著提升我国对中高层大气的监测能力,助力空间天气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标志着兰州大学在空间环境科学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子午工程是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空间天气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从太阳大气到近地空间全链条、全国覆盖、高时空分辨的监测,探索空间天气事件的传播、演化和影响我国空间环境的路径和规律;揭示我国不同区域上空的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征和差异,以及青藏高原和南海等特殊区域空间环境变化的精细过程;研究我国特殊地质和地理条件下,固体地球、低层大气和近地空间环境的耦合过程。该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地震局、自然资源部等8个部委的15家单位参加建设,工程分两期建设。

  其中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已成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科研重镇。该实验室于2008 年获教育部批准建设,2011 年5 月正式通过教育部验收。在2015 年和2020 年教育部评估中,均收获良好成绩。

  依托兰州大学地处半干旱区的地域优势和多学科资源,实验室围绕半干旱气候和环境观测实验、大气遥感和资料同化等方向展开研究。近年来,实验室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超300 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等。研究成果丰硕,发表论文800 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 余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各类奖励60 余项。

  实验室在观测实验方面成就突出,已组织实施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观测实验。2007 - 2008 年春季,开展中美沙尘暴国际联合观测试验;此外,西北典型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加强观测试验、民勤黑风暴观测试验等项目,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实验室主任黄建平教授有关沙尘暴与干旱气候的最新研究成果,被Nature杂志在气候变化和地球科学栏目分别介绍。黄建平教授还被聘任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撰写人。

  2011 年,实验室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012 年,获批国家外国专家局111计划“半干旱气候变化创新引智基地”,且获连续资助。2015 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半干旱气候变化机理”,同样获连续资助。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持续发挥科研优势,推动我国半干旱气候研究迈向国际前沿,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陈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