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8月20日,新时代古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2024年年会在郑州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古都学会主办,郑州古都学会承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洛阳古都学会、开封古都学会、安阳古都学会协办。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和国家的建立,均发端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4座,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都是开展古都研究、挖掘古都内涵、探索古都保护理论与实践的重镇。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今年也是郑州被中国古都学会批准列入中国八大古都20周年,古都、中轴线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认为,都邑、都城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载体,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体现得最充分、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次论坛的青年学者分论坛上,青年学者从北京中轴线出发,对中国夏商周都城中轴线的形成、汉唐宋元都城中轴线的发展,以及中国都城规划对日本等东亚国家都城制度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张宝秀参与了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论坛上,她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之路与整体性保护利用工作。张宝秀说,北京中轴线是北京的都城空间之轴、国家礼仪之轴、民族文化之轴,承载着首都空间规划之美,彰显着国家礼仪之尊,蕴含着民族文化之韵。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阎铁成以郑州被列入中国八大古都为例,论述了都城是延展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重要力量。
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分为“城市、建筑与社会”“城市功能与环境选择”“历史遗存与文化记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等组别进行了专题研讨。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表示,以被列入中国八大古都为契机,郑州在古都文化研究、遗产保护与展示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郑州实施了“文物梳理建档”“传统村落保护”“乡村记忆强化”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开展考古前置改革、生态保遗和“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建成生态遗址公园55个、博物馆113家,构建起“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有效破解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