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开凿和修缮历经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深刻体现了各时代塑像特点和艺术文化特色,是研究历代建筑风格和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遗产。2024年7月22日,参加范长江行动甘肃行的陇港两地学子来到天水麦积山,跟随一座座窟龛触摸塑像艺术历史脉络,领略千年建筑美学风貌。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实习记者 张潇然 摄)
麦积石窟展现千年中国美学
据了解,麦积山石窟现存窟龛两百多个,各类造像三千九百余件,壁画九百七十多平方米。石窟内的造像壁画工艺精湛、颜色鲜明,呈现出不同姿态。
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美学强调艺术作品要传神”,有气韵”,这往往通过线条和形体的动态表现来实现。“在麦积山石窟,抬头望去,我们可以看到壁画上的飞天图案,她们的身姿曼妙,飘带随风飞扬,这些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展现出一种轻盈飘逸的动态美。” 工作人员表示,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结构,都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和谐统一。
学子们在麦积石窟触摸塑像艺术历史脉络(实习记者 冯一笑 摄)
细微保护 弘扬百代华夏文明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以其精美绝伦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在麦积山石窟7000余身泥塑造像中,有133特窟中的释迦牟尼会子造像异常精美绝伦。但是造像手部出现了一些破损,在断裂的地方有着许多铁丝。讲解员杨诗雨解释道:“这些铁丝并不是修复人员后期修补,而是早早存在于造像中的。经过研究,这些铁丝是当时的工匠在塑像时加入的。”
麦积山石窟展现千年中国美学(实习记者 赵溪钰 摄)
中国的冶铁技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而这组造像诞生于宋朝。据资料显示,宋朝时,矿冶业较前朝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冶铁技术的提升和铁含量的增加,铁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雕塑艺术中。杨诗雨表示,在手部加入铁丝可以帮助造像抵抗外力的破坏,使得造像历经几百年的时间,手部动作依然清晰完整;同时,因为加入了铁丝,手部动作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柔美,将触未触的动作将释迦牟尼慈父的形象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