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记者 王孟飞)6月7日上午,“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采访团转场焦作,走进这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实地探访南水北调闫河倒虹吸、南水北调生态公园绿化带、南水北调展览馆、南水北调工程焦作段水质监测点,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给输水沿线区居民带来的沧桑巨变。
2014年5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将焦作城区段绿化带项目(南水北调天河公园)纳入生态带建设规划中。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堤安全、水质安全,焦作市规划了贯穿主城区、占地4026亩的南水北调天河公园,确定了“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的设计主题,于2008年至2020年实施了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
生态公园绿意盎然,水源是其关键支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焦作市的11条城市主干道交叉建了4个倒虹吸和7个跨区桥梁。记者看到,闫河倒虹吸进口比出口高出了几公分或者几米左右,利用水压自压而上。另外,设置退水闸,主要功能是总干区汛期水位过高或紧急状态下退水使用。近两年,退水闸为焦作市的龙源湖、大沙河进行生态补水,极大改善了附近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南水北调天河公园水秀流云节点公园占地面积150亩,主要种植有丛生朴树、广玉兰、海棠、金桂等。园区设置有沥青健身步道、南水北调直饮水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这一文化主题园不仅成为焦作城区的新地标,更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留念。它不仅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城市文化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的典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场所。
“南水北调生态公园绿化带拆迁涉及4个大的村庄,共4008户,1.8万人,176万㎡。这个墙上刻的是征迁群众的姓名、西王储村的村史。按照搬迁前每家每户居住的地方刻上户主的名字,为了让原住民的子孙后代可以看到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留住乡愁。”工作人员介绍到。
西王储村村民王联成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个村庄,到我这辈已经第26代了。我们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搬迁出去,由原来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了一个美丽卫生和谐的安置小区,群众的收获感很多,群众也很感谢这个工程,不仅是为国家做贡献,舍小家为大家,我们自身也是受益者,现在居住的小区环境较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水电气暖都很方便;下了楼就是公园,老人孩子都有了好去处;生活用水质量更是有了很大提高。”
唯一一座以南水北调为主题的方志馆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为焦作市输送了清澈的丹江水,构筑了一座风光旖旎的天河公园,还带来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这一独具匠心的文化瑰宝。该馆坐落于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总干渠入城拐角处,据了解,方志馆的建筑造型来自成语“水到渠成”,建筑外观以水为形、以南水北调渠道为意,简洁流畅、灵动时尚、活力绽放。
方志馆室内展陈包含序厅、基本陈列厅以及故乡之水、和谐征迁、复兴之水三个专题展厅,主要以方志资料为基础,融入演艺、交互、体验等现代展陈手段,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行“全景式的记录和传达”, 是南水北调的见证者。方志馆内的展陈内容不仅详细展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技术细节等方面,还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记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壮丽与伟大。
监测站构建严密监控网络 确保水质安全
与此同时,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干渠上,府城南水质自动监测站也在默默守护着水质安全。该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办事处府城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干渠从南向北的第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全线共设有13个这样的监测站。
记者在现场看到,清澈的河面下,水底的取水管清晰可见。取水管上端悬挂在距离水面0.5m-1m的位置,每4小时自动抽水一次进行检测。在监测站的室内,自动检测仪器上显示着每天的水质变化趋势等数据。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全部的数据都是联网的,从任意一个站都可以看到其他站的数据。检测频次每4小时一次,每天6次,中控室全天24小时不间断审查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