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南讯】(记者 王孟飞)6月6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与河南省委网信办共同组织“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活动,此行为期三天,旨在深入探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脉络及配套工程的运作实况,展现其十年来的变迁与成就。
活动首站聚焦于河南省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据统计,该工程迄今已成功调水约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个西湖的水量,惠及沿线26座大中城市的1.08亿居民,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工程以明渠为主干,辅以PCCP管和暗涵,穿越复杂地形,构筑起包含渡槽、倒虹吸、隧洞在内的2387座建筑奇迹,突破重重技术壁垒,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
守护这一汪清流的前沿哨所——渠首应急监测中心,被喻为水质的守护神。渠首应急监测中心综合技术科科长许高双介绍,他们执行着比自来水厂更为严苛和全面的监测标准,包括每4小时一次的例行检测、每月两次的109项全分析检测,以及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监测,确保水质稳定维持在二类标准,十年如一日。
渠首应急监测中心副主任黄进表示,应急监测中心的监测网络覆盖广泛,不仅限于丹江口库区及其主要入库河流,还包括周边非入库河流,能对上百项水质指标进行精确分析,并已拓展至生态领域的水生生物监测,为水环境质量评估提供了科学而全面的数据支撑。
汤山湿地公园,紧依渠首南畔,于2020年10月建成使用,是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的成功典范。它从一个满目疮痍的采矿区蜕变而成,现已成为集科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5000亩生态绿洲,其“一环八区”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库区的生态防护带,见证了从工业废墟到生态乐园的华丽转身。
在淅川县,石漠化的挑战被积极应对,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高标准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有效遏制了生态退化,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生命。邹庄移民村便是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案例,得益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及地方政府的生态旅游开发,村民们在自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担任讲解员等新角色,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个人成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汤山脚下的武店村也通过生态修复治理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河南省委组织部驻九重镇武店村第一书记刘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驻村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丰富渠首附近的业态,为群众寻找致富振兴之路。当前我们村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农业,通过与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发展有机农业,尽量减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水质的污染和破坏。我们主要是用绿肥、农家肥等,这都是纯自然的东西,它的肥力肥效可能没有化肥那么高,但是对环境是零污染的。“
渠首汤山及其所在的淅川县,通过持续的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不仅确保“不让一滴污染水进入丹江口水库”,还成功转化了过去的工业创伤,并且将其转变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福祉的绿色引擎,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