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开封元素 为何屡屡成为焦点

2024-03-27 15:01:29 来源:开封日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在京开展,开封所展出的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引发大家对古城开封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石斐摄(7154714)-20240321065045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这不是“开封元素”第一次在重大场合吸引眼球。近年来,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专场新闻发布会,还是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抑或是央视的重要节目和纪录片,清明上河图、古琴、汴绣、开封小吃……魅力尽显的“开封元素”一亮相便惊艳全场,充分展示了八朝古都的厚重与活力,受到海内外友人广泛点赞。 

“开封元素”频频出现在重大场合并大放异彩,充分说明了这座城市的无穷魅力。

翻开《辞海》,“魅力”的基本含义是指:极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指的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这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推而广之,对一座城市而言,“魅力”代表着独特吸引力。

魅力之城,必将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一座彰显历史底蕴的城市,一座满足人们味觉的城市,一座友爱包容的城市,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而开封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作为一座数千年建城史的八朝古都,开封长期以来一直是令人瞩目的焦点。

在开封来一次舌尖上的“旅行”

民以食为天,食与史同样悠远。开封,就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种类丰富的美食,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肌理。一脉相承的美食通过代代味蕾记忆的传递,绵延发展至今。特别是随着我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世人将目光投向这里,海内外媒体纷至沓来,将开封的美名带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夜市的浓浓烟火气(5017761)-20230826074251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姜菡 摄

开封的美食,吸引着各类美食纪录片拍摄团队,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小馆》等更是聚焦开封美食。2007年至2011年,韩国KBS电视台数次来开封专访,通过不同主题,向世界展现这味蕾上的神奇。2014年,开封的特色餐品作为唯一入选的河南美食代表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向国人彰显开封的韵味。同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的“2014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美食城市”,开封凭借全球网民的极高支持获得殊荣。开封的美食入选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中国小馆》后,更成了央视等各大媒体的常客,在重要时段和栏目频频诱惑着广大观众。 

图片2

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饮食文化探索节目《一馔千年》第八期《探寻〈东京梦华录〉的美味奥秘》聚焦开封美食。任敏、王冰冰、肖顺尧、任鲁豫、欧阳应霁等明星在开封开启一场色香味俱全的穿越之旅。在《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中,有一道“王楼山洞梅花包子”称得上是东京城小吃的“门面担当”。节目中,明星们遍寻“最厉害”的包子大厨以及最适合制作这道菜的原材料,并在寻访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开封璀璨历史文化背后的生活印记,沉浸式感受开封美食的精华与特色,以现代烹饪手法,打造出一道造型精美、口感独特的古籍美馔,用生活气十足的水蒸气氤氲出风雅而精致的千年文化,让人沉醉流连。 

图片6

近年,蕴含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开封美食频频出现在重要场合,誉满天下,深受好评。开封美食能让人感受舌尖上的盛宴,除了开封美食有着独特魅力之外,也与市委、市政府弘扬开封的饮食文化、推动开封饮食业发展作出的一系列努力分不开。2023中国(开封)豫菜产业发展交流会在汴盛大举行,共品饮食文化,共谋豫菜发展。市政府和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共建“河南豫菜之都”“河南省传统餐饮历史文化名城”“河南豫菜研究院”正式启动。 

我市还通过文化与餐饮融合发展,传承创新,培育壮大餐饮产业,带动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新常态下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市餐饮行业研究深挖北宋宫廷御菜做法、内涵,做好传承创新;巩固扩大豫菜、餐饮老字号、开封小吃等优势,做亮豫菜精品,推动餐饮老字号开展连锁经营、开封小吃“走出开封”。

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和浪漫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和生活,展现着中国人的巧思、巧心和巧艺,渗透着对自然的尊重和独特的东方美学,是历经千载传承依然璀璨的文化结晶。 

微信截图_20240311175544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马燕 摄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中,开封亮出的是宋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宋风四雅、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展览以视、听、品和有趣的互动体验为载体,营造整体氛围,让参观者一进入体验区就能感受到宋文化的气息,在互动中体会宋文化的魅力。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高峰,“宋风四雅”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艺”。作为北宋国都的开封,就是当时的茶文化中心。茶坊、茶肆遍布街市,以宫廷茶文化的形成、市民茶文化的普及、点茶法的兴起和斗茶之风盛行、大量茶著作的涌现,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封展区内,宋歌、邓焚月、杨燕、张心苏的展演让人近距离感受“宋风四雅”的魅力。 

0311wb05-5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马燕 摄

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用色讲究,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改革开放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2003年10月,朱仙镇被国家授予“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称号。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山远黛”焦桐古筝(资料图)全媒体记者岳蔚敏供图

2019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迎来了“河南时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在新闻发布厅序厅,同步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发展成就展示活动。用兰考桐木制作的古琴、汴绣……魅力尽显的“开封元素”在“非遗板块”惊艳亮相,充分展示了八朝古都的厚重与活力,受到海内外友人广泛点赞。在汴绣的展台前,开封汴绣大师程曼萍全神贯注地展示绣技,飞针走线中,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娇艳欲滴,令现场的记者惊叹不已:“原来这是针线绣出来的!”“汴绣不愧是民族艺术的瑰宝!”现场,来自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的年轻夫妻徐亚冲、卫晨欣及古琴斫制传承人孔海广正用兰考泡桐生产的纯桐木挖筝、古琴展示中州筝派和古琴艺术,用悠扬的琴声诉说豫东大地的巨变。 

微信图片_20231123171536

海报:刘薇薇 王丽华

汴绣也称“宋绣”,起源于北宋,是我国著名的绣种之一,它以绣制中国名画、古画著称于世。汴绣在北宋时期已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题材。在传统色调、针法的基础上,创新整理出基本针法36种。它将刺绣技艺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刺绣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中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理念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具有很强的继承与保存价值。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汴绣被誉为“神州风采”,堪称“中国一绝”。 

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也是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戏剧之乡,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盘鼓之乡、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开封共有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4人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35人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传统技艺中的文化之美,成为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去年以来,我市开展了“欢乐周末·非遗市集”活动,这是让非遗走进市民生活的一次重要尝试。 

舞台上轻歌曼舞、精彩绝伦,展示展销区琳琅满目,互动体验区更是热闹异常。市民和游客通过近距离欣赏二夹弦、豫剧、宋词乐舞等非遗展演,直观地体验木版年画、根雕、吹糖人、面塑汴绣等非遗技艺,品尝灌汤包、桶子鸡、中式糕点等特色美食,实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开封非遗的深厚底蕴,惊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向世界展示开封的独特魅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巍巍中华屹立世界之林的自信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历史的积淀,独特的魅力,为开封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赋予了足够的底气。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八朝古都,开封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文明对话、交流互鉴等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作为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中唯一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片区,2021年8月成功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实现了全省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零的突破。开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积极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两年多来,该基地相继组织推动文化艺术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摩洛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走进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中部六省的特色文创产品在这里汇聚,仿佛在赴一场“文创+科创”的艺术盛宴。双创园重点围绕孵化和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建设一站式专业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2023年组织了8场赴外活动,除赴吉尔吉斯斯坦交流外,还组织了500余件国内优秀文创产品赴摩洛哥参加第28届拉巴特国际书展等。在探索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开封持续将文化精品“引进来”。在位于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内的国际艺术品保税仓里,西方经典油画正在回廊展览展示,而一墙之隔的艺术品鉴证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对艺术品的AID信息(DNA信息)进行采集,此举在于服务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鉴证、备案、估值、确权等。 

文化是国际交流的载体,艺术是文化传播的桥梁。2018年4月,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举行,这是河南第一次站在外交部的舞台上面向世界。其中,“开封元素”为本次推介活动锦上添花,充分展示了八朝古都的国际范儿,受到国际友人广泛点赞。“中国八大古都,一半坐落河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从这里走向世界”“1000年前,《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满载货物的驼队,缓缓进入繁华热闹的汴京城”……河南形象宣传片中多次提到开封。《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园、开封府、龙亭、郑开大道、朱仙镇木版年画……各种开封元素在宣传片中惊艳亮相,古都开封与中原大地一起,以其壮美、灵动、厚重与活力折服全球。 

空中俯瞰龙亭景区全貌(4955253)-20240311104840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走上世界舞台。迪拜世博会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中华文化馆里以“艺术+创意+5G+XR”的形式展现的补全版黄花梨木雕“XR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穿越千年时空,再现了开封昔日的繁华盛景。长88米、高2米的补全版黄花梨木雕《清明上河图》是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为创作原型,采用镂空雕、透雕、浮雕、层雕等多种技法创作黄花梨木雕《清明上河图》,并通过XR技术将《清明上河图》黄花梨木雕艺术作品活化成动态艺术画面,使之成为既蕴含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又极富科技感的数字化动态艺术作品。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头戴设备模拟真实世界的3D互动环境,运用高科技元素呈现的“XR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让凝固在宣纸上的画面鲜活动人。这幅能响会动、光影绚烂的《清明上河图》在迪拜世博会亮相后,令全世界到访的观众耳目一新、念念不忘,得到了许多国外媒体和学者的赞叹。 

图片

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2月31日18时,也就是北京时间2022年1月1日7时,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庆典水晶球亮灯升起,拉开了2022年新年倒计时活动的序幕。活动开幕庆典以中国河南文化为主题。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上,30秒的河南宣传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循环播放,包括夜游开封、清明上河园等开封元素在内的河南元素精彩亮相,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展示老家河南、古都开封的独特魅力。这次是河南形象首次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活动,美国广播公司等美国媒体全程直播了本次活动。 

此外,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第20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众多有影响力的盛会在古城开封举行。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推动着古老的中原文明与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开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拓展了空间,有力促进了开封经济建设和发展。 

【沿着黄河看中国.文旅篇】黄河风 大宋潮 最开封_1710126339365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等重大机遇叠加聚集,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综合保税区、开封海关等高能级开放载体的建成,让开封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开放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双循环”下的开放优势越来越凸显。一个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幸福和谐的开封,正崛起于中原大地。

责任编辑:he_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