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10月8日,走进南阳市官庄工区官庄镇的乡村,稻田里是饱满的稻穗,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稻香。
近年来,鄢陵县在发展苗木产业种植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进行树种与品种的合理布局,确保农民增收。图为鄢陵县柏梁镇中张坊村的多彩苗木种植基地(10月8日摄)。牛书培 摄
镇长祁亚洲说:“这是去年和今年才由旱地改成的水田。我们官庄镇是全省唯一整镇推进‘旱改水’的乡镇。”
其实,这一带原本就是水稻的传统种植区,20世纪80年代之前种植的都是水稻。但是,随着水的短缺,水田逐步变成了旱地。到90年代,水稻已经难觅踪迹,秋季种的基本都是玉米。因为旱没水浇、涝没沟排,粮食产量并不高。
眼睁睁看着这些土地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当地政府挺着急。祁亚洲说:“镇里经过多次调研,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决定整镇推进‘旱改水’,改种水稻,重现稻花香里蛙声一片的美丽、丰收景观,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正巧,搞养殖的王磊想种水稻,找不到地。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推进“旱改水”。去年王磊流转土地4000亩,并对土地进行整治改造、修建水利设施,种植的水稻亩产超过1100斤,获得大丰收。
尝到丰收的甜头后,今年王磊更进一步,又流转1.7万亩地种水稻。
别看王磊种地的时间不长,但窍门门儿清。他找到了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南阳市农科院秋作物室研究员郭俊红。
这么大面积“旱改水”,郭俊红也没遇到过。
郭俊红和王磊一合计,种水稻还得讲科学,良种配良法,才能高产又高效。
经过精心筛选,今年6月,这2万多亩田地里种上了7个水稻品种,而且都是香米。走进稻区,香味扑鼻。南阳市农科院培育的宛粳096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单个品种种植了2000多亩。郭俊红说:“这个品种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短。能够晚种早收,非常适宜当地麦稻轮作。”
种地还不忘科学试验。今年,王磊专门拿出2000亩地搞绿色种植,发展绿色农业。这些水稻不上一点化肥,全部使用牧原集团生产的有机肥。其中的80亩稻田尤其得到“宠爱”:有草了,人工拔,不用除草剂;有虫了,不打农药,用小磨香油拌河沙进行生物杀虫。他说:“绿色、高效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现在就要探索路径,以生产出更优质的大米。”
目前,官庄镇的水稻已收割4000多亩,稻谷平均亩产超过1300斤。祁亚洲说,在今年严重高温干旱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比去年还高,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充分说明“旱改水”的方向是正确的。鸭河口水库水质优良,为种植优质水稻提供了好的水源。未来,官庄镇的5万亩耕地将全部“旱改水”,并大力发展有机水稻,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如今,种养结合、稻米加工、休闲观光农业都已经开始规划。未来,这里不仅种水稻,还会卖有机米、卖小龙虾、卖“稻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