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淅川柴沟 绿水青山为乡亲生“金”吐“银”

2022-08-30 10:33:4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驱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道路两旁葱郁的林木逶迤开来,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不远处,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海景房”依山傍水,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到了,道路变畅通、设施更完善,荒山披绿、林下生金,绿水青山正为乡亲们生“金”吐“银”。

【乡村振兴看河南】淅川柴沟 绿水青山为乡亲生“金”吐“银”

  走进柴沟村,小洋楼错落有致,生态园瓜果飘香,老人小孩怡然自得,谁会想到,这个恍若桃花源的村子,曾经是丹江口水库边排得上号的深山区贫困村。

  “背靠大山,面朝水库,村里荒山林地近两万亩,路、电、通信样样不通,全村158户666人被‘堵’在沟沟岔岔里,刨着几分薄地‘望天收’,没几个人走出过大山。全村66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9户431人。”谈起过去,柴沟村党支部书记武华顶感叹道。

【乡村振兴看河南】淅川柴沟 绿水青山为乡亲生“金”吐“银”

  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守着“大水缸”,握着“水龙头”,为保护水质,淅川“树不能伐、鱼不能捕、矿不能开、畜不能养”。2016年初,淅川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修路、盖房、种树、建厂……各种政策性项目一个个向柴沟涌来。一年后,一条近20公里的崭新柏油路连通了村里与山外的世界,设施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让乡亲挪穷窝、换新颜。

  黄粉虫成为致富“法宝”

  提起黄粉虫,不少人感觉很陌生。然而不起眼的黄粉虫,却是柴沟村不少村民的致富“法宝”。2018年,柴沟村扶贫项目成为北京-淅川对口协作项目之一。当地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津丹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在此发展黄粉虫养殖产业。这家来自天津的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已有30多年历史。

【乡村振兴看河南】淅川柴沟 绿水青山为乡亲生“金”吐“银”

  柴沟村的标准化养殖车间有4座,每座1000平方米。每年村集体收入车间租赁费10万元。一个车间养殖3万盒黄粉虫,每月可生产十几吨黄粉虫。车间内,务工的大都是当地村民,家就在距离车间三四百米的柴沟社区。

  “在这儿一天干七八个小时,一个月能挣三四千。”一名村民说。村里跟她一样在车间务工的有60余人。车间负责人说,黄粉虫养殖没有污染,不产生废弃物,非常适合对生态保护要求严格的渠首地区。

  山坡披绿装变“果园”

  站在柴沟村极目远眺,山间田野,郁郁葱葱,绿意喜人。在濒临水库的一片山坡上,一排排芦柑、橙子和柑橘沐着江风,生机勃勃。“过去,村民们为增加收入,砍树卖柴,不少山成了荒坡。易地扶贫搬迁后,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迫在眉睫。”武华顶说,在淅川县林业局的帮助下,乡亲们向荒山要绿色,为山坡披绿装。

【乡村振兴看河南】淅川柴沟 绿水青山为乡亲生“金”吐“银”

  柴沟村对入村主干道及村内道路,选择大叶女贞、银杏、红叶李和树桩月季等适宜的乡土树种,按照宜树种树、宜花栽花、宜草铺草、宜藤植藤的原则进行美化绿化。目前,柴沟村森林面积达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

  种满生态林,让荒山披绿;栽满“摇钱树”,柴沟变“果园”。张玲正在果园里管护,她和丈夫曹金辉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果树的村民。曹金辉被大家称作“挖掘机”,从2012年开始种果树,一天到晚在挖地干活儿。

  “我们这儿依山傍水,有独特的‘小气候’,结出来的果子品质好,甜得很呢!”张玲说,“每年果树能收入6万元左右,明年进入盛果期,收入还会翻倍呢!”

【乡村振兴看河南】淅川柴沟 绿水青山为乡亲生“金”吐“银”

  除村民自主发展果树外,柴沟村还引进省渠首生态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核桃、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柑橘、芦柑等3500余亩,采用返租倒包、入园务工等形式带动农户增收。

  乡村成景点游人如织

  荒山变果园,乡村成景点。昔日穷乡僻壤,如今村美民富。借助县里举办的“赏花节”、“石榴节”,依山傍水的柴沟村,引来不少外地游客。“三月二十八,柴沟看李花”、“中秋月儿圆,柴沟石榴甜”。尤其在春夏之交,柴沟漫山遍野鲜花绽放,香风袭人,全村游人如织。

  柴沟已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引导贫困群众开办农家乐30多家,每逢节假日家家爆满,每天都能净挣近千元。

【乡村振兴看河南】淅川柴沟 绿水青山为乡亲生“金”吐“银”

  过去的深度贫困村早已旧貌换新颜。柴沟村全面动员,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落实门前“三包”,号召村民“美化家园”,引导群众从“袖手看”“随手拍”向“动手干”转变,以“户美”推动“村美”,营造“绿、亮、净、美”的生态环境。

  如今的柴沟村,蓝天白云下,白墙灰瓦、错落有致,风景如画,焕发新生;道路畅通、设施完善,荒山披绿、林下生金,绿水青山正为乡亲们生“金”吐“银”。

责任编辑: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