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冶辅材料生产基地、汽车水泵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发动机排气管销售额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企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缔造者……
地处伏牛深山的山城西峡,既无交通优势,又无资源禀赋,乍一看不像是发展工业的上乘之选。然而在这里,却涌现出多个国家级单品冠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纷纷在这里扎堆,这在南阳乃至全省也极少见。
来源:河南日报
目前,西峡县工业企业总数达1024家,税收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20家,工业经济总产值连续16年位居南阳市首位,其中8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税收超13亿元,占2021年该县财政收入的68%。
企业要成长壮大,离不开企业家的艰辛付出。西峡企业扎堆成长的背后是一大批企业家打拼奋斗、由弱到强的感人故事。以孙耀志、朱书成、程武超等为代表的一代领军企业家老骥伏枥,以孙锋、李伟锋、程景胜、王勇源等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已经崭露头角。在他们中间,1名企业家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企业家被评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企业家被评为省领军人才。在2021年度南阳市功勋企业家和星级企业评选中,朱书成、孙耀志等被评为南阳市功勋企业家,龙成集团成为全市唯一一家五星级企业。
为什么这些优秀企业能够在西峡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为什么这些普通人能成长为具有战略眼光的新型企业家?当地党委、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冒着酷暑走进西峡,一家家看,一个个问,一次次听,希望从中解开西峡企业家的秘密。
1
根深叶茂源于底蕴深厚
“西峡能孕育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家绝非偶然。”采访中,西峡人不约而同地给出答案。
西峡独特的区位、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西峡人特有的市场意识和经商意识。从地理位置看,西峡在古代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塞、水运码头,古称“通陕甘之孔道,扼秦楚之咽喉”,“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由此可见,西峡不但是战略要地,也是商业中心,商驿、官驿云集,为后人经商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早在上世纪30年代,西峡人便兴修水利,从美国、英国买来发电设备,从长江运到汉口,然后溯汉江、丹江而上,又用牛车拉到山上,建造了发电厂、枪炮厂等,大力发展工业。南阳的第一座水电站、第一盏电灯、第一部电话、第一辆汽车都出自西峡。那个时期的枪炮厂等厂子虽没有保留下来,但留下了一批拥有制造手艺的产业工人,为西峡发展工业留下了人才、技术,为企业家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可能。
从文化底蕴来看,战国时代西峡一半属于秦国,一半属于楚国。西峡人的骨子里既有秦人豪爽执着的一面,泰山压顶不弯腰,逼到墙角不低头;又有楚人委婉的一面,和风细雨看曲折,平心静气对得失。正是基于这样特定的历史地域特点,赋予了西峡人忍辱负重、开拓进取的性格特征。先辈们拥有开放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西峡人,使那种吸纳而不排外、开放创新而不张扬的人文精神,深深烙印在西峡人骨髓里。
正是有了这片温润的土地,一大批敢想敢干的行业“开拓者”在这里孕育成长。他们抢抓国企改制、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的机遇,走出了西峡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西峡县紧紧抓住国企改制的机遇,积极改,主动改,大胆改,是国企改制最成功的典型县之一。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西峡工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业总量扩大,企业群体扩张,骨干企业壮大,民营企业家群体规模初具。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此成长,一大批优秀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2
善作善成始于善抓机遇
但西峡毕竟地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尽管底蕴深厚,但还是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能够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建成全国最大的冶金保护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汽车零部件铸造生产基地、全国特厚钢生产基地,根本原因是西峡县拥有一个庞大的企业家人才群体,在他们身上最突出的就是“善抓机遇、善做善成、克难攻坚、抱团发展”的企业家精神。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重要的机遇可能就那么一两次。做企业也和人生一样,重要的机遇一去不复返。机遇不会从天而降,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
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把握机遇的高手。上世纪80年代,程武超临危受命,到玛钢厂担任厂长。正当企业山穷水尽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程武超得知:山东潍柴和浙江杭发进口自奥地利的斯太尔排气管急需国产化,正在国内寻找配套厂家。经过充分论证,大家一致认为:汽车排气管国产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他们立即找到潍柴厂,几经周折,在得到产品图纸后,迅速进入研制阶段,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摸索和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如愿以偿,送往潍柴的样件检验合格,并实现批量供货。经此一役,企业扭转局面,开始在行业崭露头角。
2008年,已在汽车配件行业打拼二三十年的田中青关注到:汽车市场开始逐渐流行带涡轮增压器的车型,这项技术可以增加动力、降低油耗,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完全符合汽车节能减排要求。但是,这项在国外已发展数十年的技术,在国内却是“一片空白”。
“别人做的我们也可以做。”满怀自信,加上对市场的前瞻判断,田中青只有一个想法,创办一家新的企业,专攻涡轮增压器技术,把“卡脖子”的难题解决了。
正是抢抓了这一机遇,10年间,西峡县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了从营收千万元到13亿元的飞跃,其中涡轮增压器分总成占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二以上,销量河南第一、全国第二。
《孙子兵法》有言:“善战者,求之于势。”西峡的企业家们凭借对机会的敏感度和清晰的方向感,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做出决断。他们善于思考与观察,谋定而后动,抓住了一次次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
3
抱团发展方能克难攻坚
2013年,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电站枢纽由拦河坝、泄洪消能设施、引水发电系统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其左右岸地下厂房内各布置7台1000MW立式水轮发电机,对包括西峡汉冶特钢在内的国内特钢行业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钢板,厚度为355mm,压强为355兆帕,这种厚度对于机组的后期安装,难度太大。所以怎么样才能把厚度降下来,抗压能力提上去?”汉冶特钢总经理许少普回想起当时的情况,至今还感慨不已。“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利用自主研发、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水冷模铸生产线,生产出了265mm厚,压强555兆帕的特种钢板。”
汉冶特钢凭借着自主创新,成为水电用钢的主要供应商。水冷模铸生产线已获得和受理申请48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经中钢协评定为国际领先技术,生产的100—350mm特厚板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几十年来,孙耀志、朱书成、程武超等企业家不断钻研行业技术,成为本行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行家,成为各自领域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宛西制药创始人孙耀志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排集团董事长程武超被中国铸造协会评为“中国铸造行业终身成就奖”专家,南阳汉冶特钢公司总经理许少普被评为中原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面对煤清洁高效利用这一国际技术难题,龙成集团董事长朱书成带领科研团队,吃住在研发车间一线100多天,一举突破了相关技术瓶颈,震惊全国同行。西排集团董事长程武超带领技术团队制定了《排气歧管铸铁件》和《奥氏体铸铁件》两项“国家标准”。宛西制药董事长孙锋率先建成了河南首家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化生产线,公司研发的仲景天智颗粒成为国内首个获批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中成药,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高度评价。众德公司总经理田龙积极推行TPS精益生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实现了质量管理数字化,带领企业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企业。
同行不是冤家,对手也是朋友。
在西峡企业界,还有个更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抱团发展的意识更浓,谁有困难,一呼百应,纷纷帮忙。
创业初期,他们互相扶持、不离不弃。程武超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的排气管产品刚刚起步,为找客户他跑遍了全国各地,终于有一家南京的企业答应到厂里考察。程武超从五里桥乡政府借了一辆二手车,在火车站接到客户开出没多远,汽车就在路边“趴窝”了。维修多时,汽车还是不能发动。客户一气之下,乘坐火车直接返回。
找到一个客户不容易,此后程武超求爷爷告奶奶,再次请回了这家客户,可交通问题仍无法解决。此时,他得知宛西制药刚购买了两辆进口面包车,那时他和孙耀志关系并不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给孙耀志打了电话。没想到孙耀志爽快答应了:“车提回来还不到一周,你开去吧。咱干企业不容易,得互相帮衬。”结果一用就是一周。事情已经过去30年了,如今提起,程武超依然感动不已。
近年来,不断成长的西峡民营企业家自发形成了一个以孙耀志、朱书成、程武超等为代表的松散型企业家联盟,大家互相帮助,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肝胆相照的企业家群体。
孙耀志十余年来定期在家里设立企业家餐叙交流宴,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手把手教青年企业家如何发展,成为企业家人才的培育者。通宇集团原董事长王庆来突发心脏病去世,正在上大学的儿子王勇源临危回家接班,两眼一抹黑,在不懂管理、不懂技术的情况下,孙耀志、朱书成、程武超等企业家主动承担起培养责任,手把手教管理、教运营,目前王勇源已顺利接班,并开启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征程。
做企业谁也难免有手头紧的时候,所以西峡各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担保已成为常态,龙成集团和西保集团目前仍有互保贷款。宛西制药曾经给原西峡县汽车水泵厂担保贷款3000万元,使这个步履维艰的企业走向新生,成为年产值10亿元的上市公司。宛西制药还带出了西铸公司、张仲景山茱萸公司等企业群。同时,龙成集团带出了西峡石灰厂、特种材料公司等企业群。在宛药、龙成、西保、西排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一些大个头企业也纷纷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帮他们渡过难关。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让西峡企业家们快速成长。
4
尊商重企早已蔚成风气
“再好的种子撒在沙漠里也不会生根发芽。”采访中,西排董事长程武超深有感触地说,“政商关系也是生产力。县委、县政府领导过几天就来企业看看,问问有没有困难。他们常说企业就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企业无小事。平时有什么难处,只要一个电话,要么领导来企业,要么让我们到政府当面解决,绝不过夜。这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我就想着作为企业,我们多生产,让职工有活干,有钱花,这就是我们对县里的支持,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程武超的话无比朴实,却道出了西峡企业发展的根源。
“创业环境好,高端人才留得住,这是西峡企业家共同感受。”孙锋、朱书成、田中青、程武超等新老企业家表示,在西峡创业经营,企业家的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显著提升。
“在全县工业大会上,孙耀志、朱书成、程武超等白金五星级企业家和五星级企业家在主席台就座,享受礼遇。”采访中,西峡县县长马俊动情地说,“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已成为全县广大干群的共识。
“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受关怀,社会上受尊重,法律上受保护。”这是该县对企业家的庄重承诺。20多年来,西峡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友商重商的理念始终不变,该县聚力工业经济发展,聚焦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倾全县之力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他们出台了“一篮子”政策支持企业家做大做强。西峡县委、县政府自2005年起连续16年开展星级企业家、星级企业评选活动,白金五星级和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企业家在县内分别享受正处、副处、正科、副科政治待遇。县城黄金位置规划建设了占地30亩的创业家园,为星级企业家发放创业家园金钥匙。自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3400多万元按照纳税多少对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累计奖励3亿多元。
西峡县以“请进来、走出去、坐下来、转起来”的模式精准培育企业家人才,十余年来先后20余次邀请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国家高层次专家到该县开展讲座、论坛、交流,鼓励引导企业家学习行业新知识,研究行业新技术。2016年起每年投入60余万元,先后组织158名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学习,提高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拓宽企业家视野眼界。
西峡县在帮扶企业中,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营造支持企业家发展的“暖环境”。他们以最大效能提供土地保障,西峡85%为山地,人均耕地仅0.65亩,土地成为稀缺资源,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用地困境,西峡县实施大企业“上山”,小企业“下乡”,利用“四荒”土地建设西峡县产业集聚区,利用荒坡地、河滩地建设了丹水、西坪、阳城、双龙、田关五个乡镇工业园区,被誉为“荒山上的奇迹”。
县政府还以最惠政策提供资金保障。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西峡县委、县政府敢于担责、敢于突破,尽最大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西峡县自2005年起就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支持企业发展,自2005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600万元,为10余家企业发放担保贷款3000万元;2008年县财政投资增加至2400万元,为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2亿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2021年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池5030万元,帮助企业争取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贴息资金2378万元。
2021年西峡县成为南阳唯一的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也是全省10个示范县之一,这是对他们长久以来工作的最好褒奖。
“过去,有了企业家的艰苦创业才使西峡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未来,也必将因为企业家群体的传承创新使西峡县域经济‘成高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企业、支持企业家,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优秀的人才留在西峡,使更优质的资金技术投在西峡,以创新赋能发展,以创新制胜未来!”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激情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