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走出国门的一场血战——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英勇作战

2022-02-17 15:41:42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945年3月8日,陈鸣人上校、索尔登将军、孙立人将军、列维勒上校以及唐守治将军在视察缅甸腊戍的途中,研究作战方案。

  抗日战争中,中国曾两次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

  第一次在军史上称“中英协防滇缅路作战”。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陆军攻击马来半岛,很快兵锋指向缅甸,并觊觎中国云南。以此为契机,中国与美、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战略同盟,以第5军、第6军、第66军3个军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于1942年3月入缅,与英军联手抵抗日军、协防滇缅公路。孰料,未能挫败日军攻势。溃败的中国军队损兵折将,一路被迫北上翻越野人山,辗转退往印度;一路沿滇缅公路向西退过怒江。最终西进日军侵占滇西,与我军隔怒江形成对峙局面。

  第二次在军史上称“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分别退往印度东部和中国滇西的中国军队,经过一段时间换装美式武器的整训,分别于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在缅北、滇西两线发起反攻,于1945年1月打通中印公路而会师。

  或因翻越野人山的骇人恐怖和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英勇殉国等种种悲壮惨烈的情绪渲染,中国军队第一次入缅作战更广为国人熟知,但从战略和军事价值上看,第二次入缅作战拉开了中国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更值得关注。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渡江进入缅北作战。

  自1943年10月至1945年1月,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主要战场,是缅北方面的胡康、孟拱河谷和密支那、八莫、南坎,及滇西方面的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两线挺进 2400公里,收复我国滇西失地8万多平方公里,歼灭日军4.7万多人。

  日军在公刊战史中承认,“二战”中日军曾有十余次全军覆没的“玉碎战”,大部分发生在太平洋诸岛屿,但有3次发生在大陆,即滇缅战场上的密支那、松山、腾冲之战。日军甚而言之,因岛屿上的防御战孤立无援,“玉碎”尚有可理解之处,大陆上的“玉碎”,更具“败战”标志。

  当时日军方面作战的主要指导者、第33军高级参谋辻政信曾有评述:“滇缅公路,无论如何在(1944年)年底以前,不能还给敌人,而须拖延至明年1月。能维持一天,便有一天好处,可使全缅之战事有利。万一此强敌已达成其目的,而退回中国本土,则桂林方面战场,便成危局。”

  战局“不幸”被他言中。在缅北滇西反攻期间,中国战场的“东线”豫湘桂战场,中国军队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攻势下节节退守。而1945年1月打通中印公路前夕,中国驻印军半数兵力即新编第6军奉命东调增援内地,滇缅战场“胜利模式”得以在东线“复制”。“西线”胜利3个月后,东线中国军队也开始转入反攻。而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即处于被动守势,直到战败投降,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攻势作战。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