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景德镇“瓷之源”,绕南古窑遗址,触摸千年瓷都的工业文明

2021-06-15 15:34:44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景德镇是我国惟一一座以传统手工业著称的城市,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品质卓越,影响 深远,被誉为千年“瓷都”。当地人告诉我们,想了解瓷都的历史渊源,要去浮梁县的瑶里镇,从源头寻找,被称为“瓷之源”的绕南景区是必打卡地之一。

  绕南景区位于景德镇市东北55公里瑶里镇绕南村,景区大门上,“瓷之源”三个字十分醒目,告诉我们这是了解景德镇制瓷工业,探寻陶瓷文化正宗的地方。景区内分布着多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被评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瑶里山中盛产高岭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料。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末年,高岭土的发现和使用促成了景德镇制瓷业“二元配方”制胎法的产生,实现了由低火度软度瓷向高火度硬度瓷的转变,导致了中国制瓷历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为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山泉溪流充足的水资源、山林植被源源不断的燃料,使这里具备了发展制瓷业的良好条件。景区内现有宋、元、明古窑址多达上百处,古矿洞百余条,是目前景德镇市瓷业遗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沿着清澈的东河溪水漫步,路边摆放着山上开采下来的釉石原料,水碓将瓷石舂成粉状,经过12小时加工,成为“熟土”,整个工序溶合了水利动力学、机械学、力学、液体力学和陶瓷工艺学等诸多学科,让我们对古人开发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十分佩服。

  在绕南景区,我们看到了宋代龙窑遗址。其中一号龙窑遗址总长19.2米,坡度18.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18.6米,宽1.9米。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很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跳槽在这里会被认为不专心而为人所不齿。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专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景德镇传承了数百年,也成就了景德镇瓷器高超精湛的工艺水准。

  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看到一座很大的金字塔形柴垛,柴垛堆放成这种形状,是为了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可以迅速流走,柴不易吸水受潮。龙窑附近还分布众多着大大小小的民窑遗址,可见当年制瓷业的繁荣与发达。

  二号龙窑遗址在一座圆亭子下面,始烧于南宋,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二号龙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11米,坡度20度,是龙窑向马蹄窑转型阶段的一种小型龙窑。

  明代以前景德镇地区制瓷行业广泛采用的是龙窑,到了明代以后才逐渐被葫芦窑、镇窑等形式所代替。三号龙窑遗址是现今发现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座龙窑,这座龙窑依山坡地形而建,长48.2米,坡度19.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41.7米,宽2米,像一条长龙卧于山坡之上,在现在看来,规模也堪称壮观。

  龙窑是瓷窑最初最基本的形式,有着热效高,节省燃料,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制成本低,建造费用低廉的优点,被称为青瓷的摇篮。龙窑的缺点是劳动强度大,耗费人工,且不易保温,成品率低,质量差,所以后来被逐渐改进、更加完善的形式所取代。在古窑遗址旁边,可以看到有很多烧坏的瓷器及残片。

  绕南景区一个小时的游览,让我们看到了数百年前的古窑遗址和制瓷原料加工工艺,对景德镇古代瓷业的生产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对古人的聪明才智由衷地赞叹。先辈遗留下的高超技艺和文化财富,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以农耕文明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中,景德镇的瓷器业以其高度的发达和卓越的成就,成为古中国工业文明的精华和代表,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再添一道绚丽的光芒。

  景区地址:绕南景区位于浮梁县瑶里古镇绕南村,距瑶里古镇3公里,距离梅岭7公里

  开放时间:7:00-17:00

  游玩时长:1小时 - 3小时

  交通:

  景德镇出发:到景德镇后,乘坐景德镇-瑶里的班车。每天两班,早上7:30从景德镇出发,9:00左右到瑶里;下午14:00从景德镇出发,16:00左右到瑶里。

责任编辑:陈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