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当了家”“老支书变成帅小伙儿”……不少村里的“稀罕事”让大家津津乐道。今年是河南省村“两委”换届年,全省918名“90后”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新老交替中,中原诞生“最青春”村支书群体,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后浪”领头雁凭借新“十八般武艺”,亮相乡村振兴的“擂台”,农村基层治理迎来变革。
最青春 村支部来了“90后”当家人
位于豫东平原的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冯岗村,“90后”黄亚娜被选为冯岗村历史上首位女支书兼村委会主任。
7年前,武汉大学毕业的黄亚娜嫁到冯岗村,在外闯荡多年后,去年3月回村担任网格员。“刚上任时,我走访了冯岗村每一户,力争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黄亚娜说,她今年1月全票当选。
“农村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多是小事琐事,但能让群众满意不容易。”尉氏县副县长、张市镇党委书记娄士强说,谁能让村里好起来、村民富起来,大家就选谁。
青春的气息在中原大地深处涌动。河南省委组织部统计显示,本次换届涉及全省4.5万多个村,产生“90后”村支书918人。换届后,河南村支书平均年龄为47.9岁,比换届前下降5.8岁,而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了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上升10.4个百分点,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
在驻马店市正阳县傅寨乡伍庄村,新任“90后”村支书霍振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共7人,其中新任的6人均在32岁以下,另1名留任的村干部52岁。
“年轻人干事业,不把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当负担。”霍振说,要在服务村民、执行政策中让村民增强获得感,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年轻人回村任职,优势是头脑活、思路新,劣势是经验不足。”正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东升说,为此,正阳县举办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班,对全县1867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轮训,压担子,教方法,扶上马送一程。
亮武艺 十八般“致富才艺”赛擂台
架起锅、烧旺火,屠宰、切块、焯水、爆炒、红烧……酱料翻飞,香味爆棚,1个多小时,香喷喷的红烧鳄龟被端上餐桌,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香味。
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张陶乡大陈庄村村委会院内,一场美食直播正在上演。新任“90后”村支书王绍军变身“美食UP主”,现场直播铁锅红烧鳄龟,为村内特色鳄龟养殖代言。
“鳄龟养殖是村里返乡创业青年搞起来的,已经销售两批合计30多万元,还有3000多只,今年不仅能回本还能净赚二三十万元。”王绍军说,通过制作美食视频,也进一步帮助鳄龟养殖户拓展销路,让更多人喜欢上鳄龟美食。
年轻人回村任职,与老一代村干部相比,他们有新“十八般武艺”,利用直播带货、电商销售、订单农业等新模式,带领村民寻求乡村振兴突破口。
信阳市潢川县付店镇刘楼村是潢川空心贡面重要发源地,贡面制作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村里还有17家制作空心贡面。
“贡面产品好,供不应求,但是‘小散乱’,一户一天只能做100斤贡面。”刘楼村“90后”村支书胡晓柱说,现在村里正着力打造贡面文化,利用电商、直播带货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规范生产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
胡晓柱尽管年轻,却已经干过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在乡镇党委、政府指导下,胡晓柱为刘楼村贡面产业发展确定了“党建+文化+网络+企业+农户”的新发展思路,与此同时,正规划依靠村里的水库,发展乡村旅游。
新征程 组织振兴揭开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驻马店市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一个占地1500多亩、拥有349座温室大棚的蔬菜基地内,圣女果、黄瓜、番茄等正在采摘上市。
“从无到有,经历了脱贫攻坚的大宋庄村,像全省其他贫困村一样,有了脱贫致富的产业,新一届村‘两委’将继续做好乡村振兴,不辜负村民期望。”“90后”大宋庄村村支书栗运喜说。
去年,栗运喜率先在村里发展了100亩猕猴桃种植园。“我是党支部书记,先示范,等种猕猴桃赚钱了,摸索了经验,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参与进来。”栗运喜说,未来连同村里的蔬菜基地,打造大宋庄品牌的有机蔬菜、有机水果品牌,发展观光采摘。
据河南省委组织部统计,今年河南新一届村“两委”成员的来源渠道更加广泛,其中本村致富能手10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3.5万多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2.3万多人、退役军人1.8万多人,四类人员占比七成以上。
在这个青春的日子里,中原大地从春光走进了夏日,麦浪涌动,是蓬勃的朝气,也奏响着青春的旋律。当年轻的村支书走进希望的田野,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乡村振兴前景光明。(新华社记者林嵬、宋晓东、孙清清、刘金辉、尚昆仑、冯大鹏、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