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以新理念新举措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2021-03-19 14:46:07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是河南“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要转变发展理念,找准短腿短板,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工作举措,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支撑乡村振兴。

  把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作为重点

  2020年,我省粮食总产量1365亿斤,占全国的1/10,尤其是小麦总产量占全国26.9%,菜、肉、蛋总产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农业经营效益、生产效率还不高,市场竞争力还不强。我省既有小麦、玉米、蔬菜以及畜产品等大宗农副产品,也有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但大都以大路货为主,同质化比较严重,功能性、专用性产品占比不高,尤其是高油酸花生、高品质牛肉、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等缺口较大,满足不了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截至2020年12月底,我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及名特优农产品品牌数量达到3894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160个。但是仅在肉、面产业拥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在油、乳、果蔬产业全国响亮品牌较少、知名度不高。目前,我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823万亩、土地托管面积3641万亩,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9.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3万家,家庭农场2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规模经营主体总数较大,但大多数自身盈利较差,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较弱。

  新时期,要转变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在农业提质增效上,调整农业投入、农业补贴等政策体系,扶持重点向绿色发展、科技研发、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等方面倾斜。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互联网等手段,运用宏观引导、政策激励等方法推动农业发展。把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带动小农户增收等因素作为重要指标,加快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评价生产增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多环节发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把农产品质量提上来。要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等级、农业生产投入品等各类农业标准,加大农业标准宣传力度,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并把是否按标准化生产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生猪屠宰等条例的制订修订,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项目安排挂钩,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要抓好农产品品牌打造,把农产品品牌创出来,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农产品品牌管起来,通过开展品牌认证、建立品牌目录等举措,强化品牌保护,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把农产品品牌推出去,利用各种媒体、展会进行宣传推介,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把农业生产成本降下去。要推广机械化作业,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用工难、用工贵、效率低、难监管等问题,鼓励和引导农机科研机构研发适合主要经济作物、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要开展集约化生产,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种子、化肥、农药等问题,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等生产集成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资料集约化利用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投入物化成本。要实行规模化经营,避免土地过度集中带来潜在风险。同时,重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菜单式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问题,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节本增效。

  把农业绿色理念树起来。要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治理等技术规范;制定农业绿色发展考评指标体系,探索财政资金分配与农业绿色发展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规模种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逐步扩大政府统一购买服务范围,探索推广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模式。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发挥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资源优势,重点研发推广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技能培训,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自觉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种养结合等绿色技术。

  把农产品好价钱卖出去。要打造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农业大数据库,采集、分析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定期发布农产品价格指数、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引导农民有的放矢选准产业,避免盲目种植、跟风种植。要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设施,合理规划布局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田头预冷、分拣包装、冷链物流、仓储保鲜等设施设备,确保好产品能够保质从田间地头快速地运到消费者手中。要开展特色农产品触网行动,进一步研究制定农产品上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电商集团进入农村;加大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家庭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开设网店,让各类特色农产品上网,实现与亿万网民精准对接。(张道明)

责任编辑: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