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加强乡村人才建设,不仅要盘活农村存量人力资本实施就地取“才”,还要打通人才要素融入乡村振兴建设的渠道实施多方聚才。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这意味着需要引导更多资本、技术、人才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打破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组织创新,实行规模化种植,发展三产融合等。所以,乡村振兴需要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产业人才,一批具有开拓精神且懂市场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一批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农业科技人才、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技术骨干和一批专业性很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与电商人才。
“乡村宜居宜业”的实现需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维护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能、具有环境治理专业知识、善于经营绿色农业产业链的绿色农业带头人。
“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是指要让老乡们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拥有更多获得感。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水平将逐渐提升,对教育和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能够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物质消费等需求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乡村物流等服务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总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人才储备与供给。
城市化进程加快让农村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不断流向城市,流向非农领域,导致乡村出现“人才荒”现象。乡村教育、科技、医疗、文化和管理人才都普遍短缺。新型职业农民虽有所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农村发展的需求,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省内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学历,占比58.6%。近年来农业劳动力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农民兼业现象普遍存在,大龄甚至老龄人口成为务农主力、留守女性增加,综合素质整体偏低,这样的劳动力素质从思想观念、技术水平到适应市场的能力都和振兴乡村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河南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那么,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从哪里来?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做好乡村人才培养工作。一是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要把具有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较强的市场经营能力、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农兴农情怀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应该就地取“才”,培养造就本土人才是缓解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的直接路径。要把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务农农民作为培训提高的对象,把到农村创业兴业的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作为吸引发展的对象。要创新培养机制、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切实增强培养效果。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进一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二是要大力挖掘乡村各类能工巧匠、传统技艺传承人,继续加强培养,不断提高其技艺水平,还要加强乡村其他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全面提升乡村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次乡村振兴还必须采用多方聚才的方式,鼓励引导城镇各界人才投身乡村。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下乡,特别要注重发挥乡贤的作用。不仅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用感情留人,更要以事业聚人。各地需因地制宜,从本地资源和区位特点出发,编制适合回乡人员投资和建设的项目,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鼓励人才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推动乡镇农业示范园和工业园区建设,吸引返乡人员进入园区投资兴业,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营造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环境不利于吸引、培育、发展优秀的“三农”人才。一方面,农村产业发展环境不佳,营商环境不优,就业平台较低,交通网、能源网、社会服务网建设滞后;另一方面,农村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要让乡村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营造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一方面各地可以乡村振兴的相关人才制度供给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健全“三农”人才的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乡村人才振兴长效制度体系,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建设宜居乡村,使乡村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乡村成为居民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家园,干事创业的基地。这样的乡村对人才就会具有吸引力,乡村就会充满发展活力。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程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