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大葱哥“薅”出一串好故事

2020-12-03 14:10:4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1月30日,记者在嵩县采访。和当地人谈起疫情期间走红的“大葱哥”,不知近况如何,决定前去探访。

初冬的大雾,弥漫在连绵不绝的山间,驱车沿盘山公路缓缓行驶,几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了“大葱哥”——嵩县闫庄镇竹园沟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林。他所在村部的墙上,一块牌子尤为醒目: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脸冻得通红,鞋上沾着一脚泥。一见面,记者便拉住匆匆赶回的朱德林:“大葱哥,你们种的葱呢?咱去地里瞅瞅。”

“都薅完了!”朱德林摊开皴裂的双手,脸上挂着一丝骄傲,“这一茬已经被抢完,价格还不低,往年5毛钱一斤,今年卖到两块五,一亩地少说能挣六七千块钱。”

“今年为啥卖得这么好?”

朱德林笑着说,一方面是由于今年大葱行情好,另一方面那要感谢好心人的帮忙。

疫情期间,朱德林组织300多名村民连干3天,天寒地冻中拔出10万斤大葱驰援武汉。被媒体报道时,虽然嵩县被念成蒿(hāo)县,但河南农民的侠肝义胆依然在网上成为美谈。

说起这件事,朱德林打趣道,“俺们也不是为出名,就想把爱心送到。而且,说成‘hāo’也没啥,俺们本来就是薅葱的农民!”

今年大葱下来后,朱德林和村民到洛阳市区售卖,有眼尖的市民认出了他,主动帮他找销路,车上1500多公斤大葱很快被抢购一空。

过去,闫庄大葱多在嵩县本地及伊川、栾川销售,今年却大不一样。到了销售旺季,上门“抢葱”的客户越来越多,朱德林说,有宜阳的,有焦作、新乡的,还有不少外省的。来自社会的关注,从县、市,到省外,一层一层像涟漪一样持续不断。他一天至少要接十来通电话,这些天南地北的人们,开口就是:“还有葱吗?我们也想买点!”短短几天,竹园沟村300多亩大葱一售而罄。

朱德林知道,不少人是冲着他和村民们的义举前来购买的,因而心里特别感动。早在今年5月份,山东枣庄大葱研究所特意寄来了大葱种子,想从技术层面进行合作。为此,朱德林专门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如今播下的种子获得了丰收。他逢人就说,这是农业专家给的爱心种子。

大葱卖得好,当然不只是人情捧场。朱德林说,“俺们的大葱品质也不赖”。闫庄镇有着悠久的大葱种植历史,得益于当地适宜的土壤条件和绿色栽培方式,这儿的大葱个头大,味道辛辣,口感爽脆。目前,整个闫庄镇种植了约7000亩旱地长白葱,成功申报河南“三品一标”农产品。镇里决定以此为契机,打造闫庄大葱产业和品牌,让闫庄大葱焕发新的生机。

“只有种好大葱,才真正对得起好心人的帮忙。”朱德林说,他帮了别人,更多的人又帮了他,下一步,他要带着村民继续搞好“大葱事业”,也要把助人的义举传承下去。

临走时,记者与“大葱哥”握手告别,手上留下大葱哥浓浓的葱气儿,暖暖的,那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责任编辑: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