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建设文化旅游强省

2020-07-31 14:02:04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上强调,要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加快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推进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我省文化旅游业有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和巨大潜能,具备打造文化旅游全业态精品佳作的得天独厚条件。但与文化旅游业发展要求相比,我省文化旅游业在供给结构、体制机制、配套支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建设文化旅游强省,需要准确把握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趋势和机遇,聚焦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围绕游客需求推动文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产业整合、全域旅游、品牌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激发文化旅游企业动力活力,切实提升文化旅游品质内涵,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资源整合、结构优化,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以高水平规划引导资源投向。适应新时代文旅消费趋势,站位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突出中原人文特色和地域山水风光差异,促进多业态融合创新,打造引领时代潮流的旅游精品。很多山水资源自然延伸而跨越不同行政区划,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非常关键,必须秉持全省一盘棋思想推进全域规划、多规合一。要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管控,深化规划执行监督问责,避免各地各行其是、同质竞争。二是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倒逼企业加快整合、提高规模、集约发展。实施龙头文旅企业培育工程,对内支持领军旅游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托管经营等实现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对外积极引进知名旅游企业落户河南,发挥其运营管理优势、高端人才优势、品牌竞争优势等,带动我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三是发挥投资平台的产业整合效应。加快组建省文旅投资集团,谋划启动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发挥省文旅投资集团和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作为国有投融资平台的资本放大效应,提高国有资本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带动行业资源整合,提高行业发展活力。

以全域旅游为方向,提升旅游品质内涵。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四面开花”,要突出重点地区、优势领域,加强区域协作。一是突出重点地区,打造骨干支撑。空间上,以“一带一核三山五区”为重点,各地应聚焦自身定位和优势,打造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精品。山水景区应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融入节庆活动和演艺元素,拓展产业链条,丰富展示载体和价值内涵。城市旅游应突出历史街区保护、节庆展会活动、博物馆和沿街传统建筑风貌展示、城市游园建设,将本地特色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公共建设,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城市有特色有品位。乡村旅游应以服务周边相应能级城市居民的就近休闲娱乐为着力点,以生态观光、农业体验和民宿为主业,开发一批以康养、休闲娱乐、农业观赏采摘、研学体验等为主题的周末休闲度假产品。特色小镇是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建筑风貌、生活习俗的集合体,是旅游与城镇化的结合点,应做好规划设计、项目招商、设施配套,作为展示本地产业特色、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窗口,以点带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登山、滑雪、露营、探险等“小众型”旅游需求,应少布点、多着力、优化布局、打造精品,更好地满足本省需求、服务辐射全国。二是突出业态融合,打造旅游精品。打破产业跨界融合的制度羁绊,找准结合点和载体,推进“旅游+”或“+旅游”,实现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教育、农业、工业等产业的渗透融合,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拓展旅游业的存在形式和发展空间。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应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的牵引作用,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科技支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是着眼特色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精心设计打造黄河丝路游、中华古都游、中国功夫体验游、中原山水游等彰显河南文旅特色优势的精品线路,加强线路内景区之间的营销协同,支持旅行社配合酒店、航空公司、景区、保险公司等打包出售相关产品,丰富季节性产品,确保四季有景有游,做出的精品线路能够获得旅行社和游客认同。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改革。一是优化国有旅游企业管理体制。在重点国有景区推行“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模式,以管委会集中行使景区运营企业管理、游客行为引导、商户经营行为监管等行政职权,下设国有旅游开发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政企分开、独立核算的前提下进行市场化运营。二是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搭建全省统一调度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为景区企业运营提供游客动态信息,为游客出行提供时空指导,为行业政策制定提供市场依据,为风险监测预警、突发事故处置提供现场信息。三是推进博物馆衍生品生产。支持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在文创产品创作、研学旅游等方面进行探索,让沉睡的文博资源活起来,让文创人员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精准营销推介,提升区域旅游品牌。针对不同旅游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区域旅游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推广,提高境外营销的精准度。一是检视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标识。根据旅游资源禀赋和各类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和客源结构,定期评估区域旅游宣传口号的有效性,做好动态调整。二是多维发力、综合配套宣介。区域品牌需要有体现地域特色文化、承担的国家政治经济功能、文艺精品、城市建筑风格、名人逸事等多因素综合支撑。应拓展旅游发展视野,树立综合产业综合抓的观念,对有助于提高地域整体形象的文艺作品、赛事活动、开放平台、媒介形式等都要统筹考虑、协力支持。三是突出区域协同,共育集体品牌。搭建合作平台,围绕“三山一水”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支持相关市县构建双边、多边旅游合作交流机制。比如,可以支持郑州、焦作协同发展以少林、太极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将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继长城、熊猫之后第三张中国文化旅游名片。

加强配套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创新土地供应。由于不少山水景区涉及的主要是基本农田以外的林湖用地,可以采取异地占补平衡和点状供地的方式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要加紧研究谋划,探索出台点状供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实施细则,及时对接旅游企业用地需求。二是强化人才支撑。文化旅游业从创意构想、市场分析到规划设计、营销策划等,都严重依赖高端人才。探索柔性引才制度,弥补我省高端文化旅游人才短缺瓶颈,舍得重金面向海内外招标创意设计,敢于在股权激励、薪资报酬、配套条件等方面打破常规。三是补齐交通短板。建议大力实施旅游交通畅达工程,持续争取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适应“快旅慢游”新趋势,规划建设重点旅游环线。客流较大的3A级以下重点景区,可在重要旅游时间节点开设旅游公交,解决“最后一公里”通达问题。(河南省委政研室 刘建军)



 

责任编辑:郭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