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夜游活动(河南日报记者聂冬晗摄)
文化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5月8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抓住机遇推动文旅融合转型升级,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带动。“老家河南”品牌既是我省围绕产业要素和产业体系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更是在“一带一路”开放格局中,肩负着与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文化合作和文化贸易责任的品牌,对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开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突出作用。
抓好顶层设计,实现品牌价值提升。一是树立全局思维,对接服务国家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以黄河文化为引领,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全域旅游、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把河南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提升旅游的思想文化内涵,充分彰显中原文化根源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独特魅力,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文化滋养,为脱贫攻坚激活“造血功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基石。二是搭建品牌发展一体化平台。整合政府、景区、企业等各方资源,共同搭建品牌发展一体化新平台,以品牌资源整合、产品开发、产业延伸、品牌传播、资产管理等为抓手,立足于整合资源、制定标准、搭建平台、扶持企业,让文化特色强、专业性突出的中小企业分享品牌价值,实现规模经济,发挥集群效应;让实力强、规模大、行业竞争力强的企业借助品牌实现上市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三是充分利用特色小镇、休闲街区、精品民宿、研学旅游目的地等新型业态,实现政府引导与企业运作相互配合,全面提升“老家河南”品牌整体竞争力。
聚焦文化优势,放大品牌社会效应。一是聚焦文化优势,激活发展动力。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母体,是黄河文化的中心和支撑,数千年赓续不断,保持着持之以恒的发展活力。中原地区星罗棋布的历史遗产中隐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密码,是“老家河南”品牌最显著的文化优势,也是其在数不胜数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老家河南”品牌建设需要聚焦特色鲜明的文化优势,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客源市场、产业支撑、环境承载等因素的变化,加强品牌的体系化、产业化、国际化开发,推动文化与旅游、生态、健康、居住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同地区应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老家河南”品牌的形式改造,打造产业闭环生态,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通过创新营销渠道,放大“老家河南”品牌的社会效应和人文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升华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和品牌忠诚度。二是提炼文化内核,弘扬时代精神。充分发掘“老家河南”品牌在汉字文化圈、儒学文化圈等亲缘文化中的传播优势,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格局,积极拓展“老家河南”的国际“朋友圈”。注重挖掘“老家河南”的精神气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合点,提升“老家河南”品牌的全球性文化价值。展开形式多样、层次多重、要素多元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中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品牌质量。
把握消费趋势,完善品牌市场定位。一是主动应对文化旅游消费趋势的转变,拓展“老家河南”文旅消费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和乡村旅游重点村。拓展夜间文旅经济,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夜间消费场景。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等业态发展,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二是打破内容形态的界限,围绕互联网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设计、生产和分发。整合景区及周围服务体系的线下数据,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旅游服务环境更加优化。三是注重发挥省内各地区的特色文化,避免同质化竞争,在细分市场中错位式探寻品牌生长空间。提升能够承载文旅品牌的历史渊源、文化沉淀和思想传承的优质产品,推进历史记忆与当代形象有机互动,以互动共享共建激活品牌价值空间。
发挥传播效应,激发品牌创新活力。一是加强优质内容生产,有效利用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重视消费生态的代际更迭,有效利用短视频、自媒体等社交媒体,与消费者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的品牌关系。发挥新媒体在传播品牌文化、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融合传播。二是把握业态迭代趋势,推动营销方式精细化运营。加强与在线旅游平台型媒体的深入合作,深耕线上线下、传统与网络结合的新媒体营销架构体系。针对线上旅游,积极探索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自由行运营商等搭建的社交商业模式。充分利用旅游生活场景提示相关产品使用情景,拓展文化旅游的跨界链接和发展空间。三是利用重大节会,形成品牌传播的叠加效应。积极发挥旅游节会平台窗口作用,宣传推介河南旅游形象。重点支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文化节、(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活动,创新表达方式,推介文化品牌。文/李孟舜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副研究员)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