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从黄河文化看新时代郑州的文化担当

2020-04-24 15:39:49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指向性。说明谋划黄河文化国家战略大发展,郑州是被党中央、国务院期待的重要支点和基地,希望郑州成为发展黄河文化国家战略的典型带动、示范推动的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因此,黄河文化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双重属性都需要“讲清楚”。

一、国家文化战略下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黄河文化国家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五项目标任务,其中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郑州首先要做“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排头兵,其任务就是担当黄河文化生态意识形态建设的地标。黄河文化生态意识形态的地标建设,是黄河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郑州的历史文化发展及政治、经济、文化资质、战略地位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现实的责任。

从世界历史的进程上看,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大“国际运动”。与马克思在19世纪发现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一样,20世纪西方的学者发现了文化价值,并转换为国家文化战略。

国家文化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信仰和价值观。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要敢于亮剑。郑州要有所作为。

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培根铸魂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郑州有充分挖掘中华根、民族魂的血脉根亲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担当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的重任。

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中国文化战略必须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制度层面,国家的文化意识或文化自觉,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精神层面,伦理型的中国文化期待一场新的伦理复兴和伦理觉悟。

国家认同源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源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就是意识形态的认同。

从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中华文化的起源来说,黄河文化的初生期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中华历史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地区的河洛文化圈内,河洛文化圈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河洛文化圈的核心精神文化标识,是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带领先民开创了中华民族立起来的模式,开辟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五千年道路。黄河文化生态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

从黄河文化,到河洛文化,再到黄帝文化,就厘清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中华文化“四个讲清楚”的原点、脉络、层级、结构清晰,体系无缝衔接,给“四个自信”提供了扎实的历史文化基础和“培根铸魂”的依据。

黄河文化生态传承下的中国人,在进入到工业社会时代,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又引进并拿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这是时代进步给黄河文化生态赋予的新的使命与内容。黄河文化生态一直在海纳百川、包容共济中生存、发展。而且,黄河文化生态这个本土原创文化生态一直没有被消灭或被取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意识形态的安全就是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信仰,维系血脉根亲的凝聚。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大国,族群凝聚、集体认同、统一意志,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基石,是四大文明古国在东方独存的内在根基。

民族信仰还是民族修复的标准。许多国家的灭亡与分裂,根本原因是民族修复的失败。因为有信仰就有了民族修复的标准,因为有文化就有了民族修复的能力。

民族信仰的安全也是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砥砺奋进,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黄河文化生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融与较量,其本质就是生存与发展模式的交融与较量。黄河文化生态传承下的培根铸魂,为郑州提供了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高度。

三、重新认识郑州,构建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地标

在新时代、新使命的起点上,郑州如何担当?有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生态领域的担当,有政治文化领域和人文生态领域的担当。中央的规定动作必须要做好,郑州的自选动作一定要抓住文化优势、深挖文化资源、做好文化选题、实现文化突破。

站位、视野、格局,要求把重新认识郑州历史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当代价值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上。黄河文化生态的打造,就是郑州作为中心城市如何带动的选题。“经济带动”和“文化带动”,也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黄河文化生态开发也需要精神文化地标。黄河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一脉相承,最终形成以五千年的黄帝文化、黄帝精神为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3日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的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根、民族魂”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多民族的中国最有效的黏合剂。

千年复兴、百年变局,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黄河文化国家战略需要旗手、需要地标,需要郑州打造文化高地,需要郑州树立精神文化地标,需要大力宣传弘扬黄帝精神。

我们建议在郑州新郑的具茨山兴建全球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共同仰望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地标,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习近平语)的代表性地标,即兴建具有国家级、中华民族级标志性的轩辕黄帝巨型立像及百姓拜祖广场。树立华夏儿女共同仰望的物理地标和精神地标,“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习近平语),事关中华根、民族魂的千年工程。不忘初心,培根铸魂,郑州不能缺席,黄帝不能缺失,黄河不能缺位。

黄河文化生态的精神文化地标,不仅仅是郑州打造黄河文化生态的需要,它还是河南出彩中原、举旗亮相的需要,它更是全中国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千年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它还是全球华夏儿女回忆祖先童年的歌谣、寻找回家的路、满足心理依存和族群凝聚的共同期盼,最终是落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成果。文/黄海涛

(作者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研究员)

来源: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