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以“五个引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0-04-09 12:34:1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河南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河南与黄河全流域的关系,正确处理沿黄地区与全省域的关系,正确处理重大国家战略与其他战略的关系,发挥河南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南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发展理念,率先在统一规划、生态与安全发展、产业转型、文化传承保护、民生保障等五个方面开展示范,先行突破,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地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沿黄地区在推动黄河治理保护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水资源供给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水患威胁等短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全盘考虑,有序推进。

应借鉴长江、汉江和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从省级层面加快制定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1+1+N”(一个总体规划、一个考核办法、N个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的政策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和控制性指标,推动黄河流域“一盘棋”“一张图”设计。各相关省辖市要明确自身定位、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重点,全省上下统一行动,加快规划,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生态引领,建设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河南作为黄河中下游省份,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紧盯水沙关系调节,严守黄河水资源保护红线,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先行区。

一是抓实黄河安全治理。围绕破解“地上悬河”水患风险的问题,进一步做好黄河安澜工程,提升黄河干流调水调沙能力,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河流湖泊综合治理,推进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做好水源地保护和大型灌区建设,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二是抓好生态系统建设。围绕破解黄河水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统筹推进森林、湿地、城市、农田、流域等生态建设,支持森林城市和湿地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域岸线综合整治,做好饮用水保护、工业污水达标,城乡生活污水、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农业“一减一休一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中治理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等突出问题。

三是抓牢水资源保障。围绕破解水资源供给保障不足的瓶颈,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效率控制和限制纳污红线,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环境流量调控,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全面增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能力。

四是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跨区域跨流域开展水污染治理。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河南省可以与其他沿黄省份共同制定流域省级立法,河南省内沿黄的设区的市也可以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制定相互协调的市级立法。同时,河南省还可以制定专项立法,完善河南省黄河流域水生态补偿制度,明确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

创新引领,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河南沿黄地区是全省产业密集分布区域,2018年河南沿黄地区城市生产总值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53.6%和60.9%,但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缺链短链断链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要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积极培育新动能,形成新的发展方式。

一是扛稳保障粮食安全责任。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优质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四优”农业,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和农民创业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冷链物流、乡村旅游、农业会展、农村金融等。

二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鼓励郑州市发展壮大高端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加快推动河南西部(洛阳—平顶山)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鼓励开封、洛阳、新乡、焦作等老工业基地城市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上下游延伸和左右链扩优拓新,培育壮大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潜力产业。鼓励焦作、濮阳和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坚持走“生态+”的新路子,减量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

三是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进一步提升郑州航空港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高端人才、创新平台集聚能力,形成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加快郑开双创走廊、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等建设,加快组建河南省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农作物遗传育种、功能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和互联网汽车、北斗导航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5G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VR/AR、物联网、健康医疗等领域示范应用。

文化引领,加快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创新。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

一是加强黄河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开展黄河沿线文化资源普查,编制黄河遗产地图,制定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和风貌管控清单,统筹推进黄河文化历史遗迹、文博馆院、红色旧址等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保护传承功夫文化、曲艺文化、陶瓷文化等,不断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二是加强黄河文化传承展示。加快建设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博物馆、遗址公园、特色文化产业园,创作反映黄河文化风貌的文艺影视和工艺美术作品,创新发展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举办好黄帝拜祖大典等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三是加强黄河“文化+”拓展提升。创新发展沿黄全域旅游,发展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等旅游产品,开发体现历史古迹、峡谷奇观、黄河湿地、古镇古村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以黄河为主题的农业庄园、特色小镇等。

民生引领,全面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省黄河滩区包括19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人口超过150万人,滩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南北两岸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状态。

一方面,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和伏牛山、太行山深山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解决好黄河滩区、深山贫困地区的后续迁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减贫机制、防范返贫机制和差别化支持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另一方面,推动南北两岸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郑州、开封、洛阳等同时向北跨越发展,加快黄河北岸交通大通道、生态廊道、重要湿地等建设,缩小南北两岸差距,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文/李晓沛 高亚宾

(作者单位: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