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

2020-04-09 12:27:17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原居天地之中,处黄河中心地带,孕育了悠远辉煌的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主干。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中心和支撑,二者同为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诞生于黄河流域中心地带土地丰腴的中原地区,起源于农耕文明时代四季分明的时令节气,成熟于“四时有明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中原智慧。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述说民族的文化记忆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俗称“年”,既是具体节日的指称,即正月初一,也是一个时段的指称,即春节期间,时间从腊月初开始直到来年的正月底结束。春节始于季冬之月的腊月,源于秦汉时期的年终大祭“腊祭”,即在腊月祭祀先祖、酬神报功。后来“腊祭”分化成腊八、祭灶、除夕三个主要节日。

腊八即腊月初八,也称腊八节,其习俗为祭神祀祖、驱疫避邪、吃腊八粥等,目的是酬谢报答炎帝、后稷等神祇与祖先魂灵的庇佑和赐福,以及驱除厉鬼灾疫,祈盼健康。祭灶即祭祀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叫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神升天的日子,又称“灶神节”“祭灶节”。这一天要吃麦芽糖,意思是用麦芽糖粘住灶神的嘴,让灶神到天帝那里不说人类的恶事,只说人类的好事。

除夕是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为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又叫“年”,俗称“年三十”“年三十夜”。民间广泛流传着“年”是一个在除夕之时出来伤害人畜的怪兽的传说。“年”最怕红色和爆响声,于是每到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放爆竹,守岁待年,于是就有了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发压岁钱的习俗。

除夕过完,即进入正月初一,即春节。春节期间,一要“祭耒”,即祭祀农具之神炎帝,二要举行祭天祈年活动,其仪式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夜游娱乐的风俗。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这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故有正月十五大于年之说,其主要民俗活动是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吃元宵。

清明节在公历4月5日左右(农历三月间),它是由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演化而来的,其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属性。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是踏青与墓祭的好时节。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饮食上,黄河流域一带在清明节前还有吃冷食的习俗,由此催生了寒食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而有了这个节日。其实,端午节起源于北方中原,当时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并把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注入其中,在端午“恶月恶日”进行辟邪祛病防疫,于是出现了饮雄黄酒、插艾草和菖蒲、洗草药水、熏苍术等习俗。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饮食文化。

中秋节为阴历八月十五,其源于上古时代天象崇拜的秋夕祭月,目的是祈求生育延长生命。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要举行赏月、拜月(祭月)、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活动,中秋月下品尝月饼是家人团圆的重要时刻。

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传统节日源于四时节气,伴随着农业文明而产生,故传统节日的日期选定、仪式设定与饮食选择就要依据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规律,在关键节点上对农耕生产与日常生活有指导性。这种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为依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节日反映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

第二,反映了原始信仰的不变主题。祭神拜祖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永恒主题。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表现出谢天地神灵、感祖先恩德、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如正月十五、二月二、寒食、端午、七夕、中秋、冬至、腊八等均为祭祀性的节日,这些节日保留、渗入、积淀了大量原始信仰习俗。

第三,彰显了风调年丰的永恒祈求。很多传统节日来源于农事节气,都含有农业的祭祀,都关注年成的丰歉,如二月二、春社、清明、中秋、秋社、腊八、小年等。很多传统节日习俗也都是祈求年丰雨顺的,如祠门户、迎紫姑、舞龙灯、祭耒、祭灶等。

第四,强调了尊祖孝老的人伦情感。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宗族社会,人伦关系被摆上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上要敬祭祖先、孝敬父母,对平辈要亲睦友悌,对下要亲子爱孙。春节的祭祖、叩首、拜年,清明节的祭祖,端午节、中秋节的团聚,重阳节的敬老孝老等都表现了这种人伦常情。

传统节日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一,和合向心的团结意识。中国传统节日,一方面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内聚性节日,体现为节日的家庭性团聚、聚餐、祭祖等仪式与活动;另一方面是以亲朋、邻里、社区或社会为单位的外聚性节日,表现为互拜、访亲、共娱、同乐等群体性仪式活动。人们通过内聚外聚的仪式活动亲密了亲情,增进了友情,和睦了邻里,和谐了社会,增加了文化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二,追求梦想的奋斗精神。传统节日里,人们通过祭祀神祇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通过拜祭祖先企盼子孙永嗣平平安安,通过插艾佩香囊以求健康吉祥,通过祭月拜月希冀爱情美满,通过登高插萸祝愿寿比南山,通过画桃符贴春联驱鬼祛疫,等等。正是这些伟大的梦想激励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向着理想不懈奋斗、不断前行。

第三,寻根问祖的“乡愁”情怀。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都是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在重大的传统节日里,游子们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都要回归家乡、团聚家人、祭祀祖先、拜望亲朋,这种地理上的归位、情感上的归宿、心灵上的慰藉包含着割舍不断的寻根问祖情怀,是民族文化生命的延展与接续,也是传承中华礼俗的重要实践。

第四,惩恶扬善的爱憎品格。人文信仰是传统节日文化的灵魂,传统节日中有大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如驱鬼辟邪的神荼郁垒、爆竹驱“年”、腊八粥驱鬼避疫、发压岁钱驱祟、舞旱船斗九头鸟、赛龙舟纪念屈原、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等,蕴含了积德行善、扶危济困、除恶扬善、知恩图报等爱憎分明的价值理念。文/闫德亮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