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展馆“朝圣”缅怀泰斗老友记睹展品话当年

2018-11-01 10:03:13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少市民昨日到沙田文化博物馆怀缅金庸。香港文汇报记者莫雪芝摄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陈珈琋)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金庸)周二(30日)病逝,终年94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的十五部武侠小说脍炙人口,多年来不断被拍摄成电视剧及电影,更衍生大量动漫及游戏,是很多代人的共同回忆,陪伴他们成长。位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昨日迎来不少专程悼念金庸的书迷,缅怀“金大侠”的一生及作品。

文博馆去年3月斥资千万,设立常设展馆“金庸馆”,并展出逾三百件珍藏,包括作品手稿、金庸亲书对联、电视特刊及插画等。查良镛曾表示,起初对於设馆自觉“万万不敢当”,其后接受了特区政府的提议,并感谢许多读者对其小说的热情和喜爱。

李先生:成长期“走唔甩”金庸

不少读者昨日特意到展馆缅怀偶像,送大侠最后一程。今年67岁的李先生与两名友人昨早从新闻报道得悉金庸辞世,下午3时相约到访“金庸馆”。李先生说,自中学时期便爱读金庸的作品,其后不同作品更陆续拍摄成电视剧,风靡全港,他形容几乎整个成长时期也“走唔甩”。

他指出,金庸笔下的角色有血有肉,就像人生中一定有机会遇上的各种人,富有不同的个性,读者透过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何谓“人性”。

他又以《鹿鼎记》为例,故事突破传统对与错的观念,演绎出何谓“通”,个中的奥妙对他人生深有影响。

李先生坦言,金庸享寿近百,一生已为整个社会、华文界及中华文化作出不少贡献,相信他留下的作品会继续影响下一代。

刘生刘太:废寝忘餐追完为止

刘先生及刘太均是曾移民海外的回流港人,他们形容金庸的作品一直陪伴他们在海外的青春岁月,对他们的一生尤其重要。刘先生在1980年代在英国留学,那时候图书馆虽然有金庸的小说,但存量十分少,需要预订才可以借阅。他笑言,当时一旦成功借阅,便会废寝忘餐、不断追看,直至看完为止。

刘太提到,自己就读中学二年级时已移民加拿大,当时在朋友介绍下获得十分残旧的《射鵰英雄传》合订本薄本,岂料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其后更继续追看其他小说,“有些字词不知道意思便查字典,所以阅读金庸的作品也是我学中文的方式,陪伴我整个青春期。”

不少人赞扬金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刘氏夫妇表示十分认同,认为金庸为中国文坛带来莫大的贡献,传承中华文化,为社会、人民及文化均有正面的影响。他们又对於金庸的离世感遗憾,冀他一路好走,其作品继续扬威国际。

陈先生:反映现实启发思维

前来缅怀金庸的读者亦不乏年轻面孔,今年20岁的陈先生中学时接触到《神鵰侠侣》,起初被打斗情节及感情线所吸引,其后阅读《笑傲江湖》及《鹿鼎记》,渐发现金庸将其世界观、对政治的看法等藏於文字之中,令文学世界不只是“理想的乐土”,而是“现实的反映”。

他说,金庸虽不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但其作品文笔细腻,人物的个性鲜明,以《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为例,令狐冲原以为师父是一个好人,但经历一些事件后方发觉对方内心恶毒,是一名“伪君子”。

他认为,阅读金庸作品既可以提升语文能力,亦对思维有正面的影响,希望更多年轻人发掘其作品,加深对中国文学的了解。

 

“金庸馆”本月12日设吊唁册

由查良镛(金庸)生前创办的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昨晚代表查先生家人发布讣告:根据查先生生前意愿,丧礼以私人形式举行,定於11月12日至30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设置吊唁册,供公众向查先生作最后致意。

查良镛儿子查传倜在微信感谢各方好友慰问,抱歉未能即时接听电话及短信,又在微信上载多张查良镛生前图片,并留言:“有容乃大侠客情,无慾则刚论政坛,看破放下五蕴空,含笑驾鹤倚天飞!”

脍炙老中青代代读上瘾

独步文坛

陈先生:金庸在香港文坛的角色无人可以代替。他多年前决定封笔,我已觉得十分可惜,其离世更是文坛一大损失。在他众多作品之中,我最喜欢带有悲剧成分的,例如《碧血剑》,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角色的身世吸引人不断阅读下去。

影视入坑

董小姐:金庸逝世是很大的损失。我看他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长大。这些影视作品吸引我追看小说原着,一看便停不下来,读者很容易代入主角处境,为剧情发展感到着急,近代已很少这样出色的小说了。

重温经典

中五锺同学:金庸是香港文学界的精英,作品文辞华美,近年的新晋小说作家,水准均不及他,对他突然离世感到十分遗憾。我小学时曾对金庸有兴趣,阅读过一部他的作品,可能会藉今次机会,再次重温金庸的着作。

读者抢购库存见底

湾仔三联书店一角放满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香港文汇报记者岑志刚摄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岑志刚)笔名金庸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与世长辞,不少书迷大感惋惜。昨日有书店将其作品放置於当眼处,方便读者细味这位文坛巨匠的杰作;更有书迷一大清早到书店门外等候开业,只为购买金庸一系列小说以作收藏。有书店职员表示,金庸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收到不少电话查询订书,部分作品库存量已见底。

金庸离世翌日,在湾仔天地图书,金庸一系列书籍被放到当眼处,书架上多了不少空位,相信早上有顾客专程购买金庸作品。

店员黎小姐说,昨日早上有数名市民等候书店开业,向她查询金庸小说存货,午饭时间亦有散客前来买书,书店亦因应金庸逝世,多放置一点他的小说。

她指出,金庸作品一向多人购买,但顾客以中年人士为主,年轻读者相对较少,“多数是中年读者,或者在社会工作一段时间,看了电视剧后想找原着看,后生仔则可能因为学校需要而睇。”

在湾仔三联书店的一角,放满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散文及相关评论,并设有告示牌列出12套金庸小说的普通版、新修版及袖珍版的册数及价目。

湾仔三联书店店长黄敬辉说,金庸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多了顾客上门顾买他的作品,亦收到不少电话查询,“有两个客买了一整个系列,共二三十本金庸小说,相信是作收藏用途,现在库存所剩不多,有机会来不及补货。”

喜“原汁原味”订购旧版

他坦言,自己自小阅读金庸作品长大,对他离世感到十分可惜,“金庸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期作家只剩下倪匡了。”

他又说,金庸的小说长期热销,在众多作品之中,以《射鵰英雄传》最受欢迎;而金庸部分作品经过多次修订,不少追求“原汁原味”的书迷,会致电书店订购旧版“袋装书”。

【特稿】内地粉赶赴港追寻“逝去青春”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查良镛(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脍炙人口,《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及《天龙八部》等着作对整个华文世界影响深远。不少内地金庸迷得悉金庸病逝的消息后,昨日赶赴沙田文化博物馆内的金庸馆,缅怀这位华文世界的武侠大师。

道义情怀影响深远

同样在得知消息后、昨午从内地来港的刘先生坦言,金庸的作品不只影响一代人,其作品包含各种情怀,把自己所经历的均蕴藏在文字之中,令读者感受很深,影响深远,“当中传达的道义,在潜移默化之下,至今也对我有所影响。”

他续指,自己十分敬重金庸,其作品《笑傲江湖》是他最喜欢的书之一,也很喜欢以金庸作品为蓝本的电视剧集。他相信,即使金庸离世,他的作品也会永远长存,继续发挥影响力。

偷看一时着迷一生

金庸迷柳小姐昨日特意从深圳赴港,独自一人细味金庸馆的馆藏,并留下最后的祝福,“得知消息以后,这是我唯一想到、最能靠近老师的方式。”

她忆述,《书剑恩仇录》是她第一部接触的金庸作品,那时候她还在就读小学,并不允许阅读这种书籍,所以父亲从图书馆借来这本小说后,便将之藏在“枕头底”,“其实我是偷看的,一看便追了这么久。”

她形容,金庸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大师,笔下的角色尽显江湖侠义,令她十分着迷,家乡老家长沙、常居地北京及深圳的家各有一套金庸作品全集,让她在空闲时翻看重温。

柳小姐说,金庸的作品贯穿在自己的青春里,甚至影响她的喜好及个性。她最喜欢的角色是独行独断、四出闯荡的黄蓉,而她也养成了独自旅游的爱好,“他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对於他的离世,我很难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陈珈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