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弹指一挥。
7月1日,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的纪念日。20年间,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香港地区因其残疾人工作起步较早、发展成熟加之社情接近,使内地吸收和借鉴到许多宝贵的经验。而香港地区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和爱心人士,也通过与内地开展多种务实合作,让两地的残疾人受益良多。
播撒善种助无助者
“人在无助的时候,帮一下,是最有益的。”——本着李嘉诚先生“助无助者”的心愿,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与中国残联合作的“长江新里程计划” 在新世纪初开始了对内地贫困残疾人的帮扶。
说起来,李嘉诚先生与中国残疾人结缘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为广东地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捐赠的300万港元起,到“八五”期间带有抢救性的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儿麻后遗症矫治手术的“三项康复”,再到“九五”期间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李嘉诚先生与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始终联系在一起。而“长江新里程计划”的开展,更让众多贫困残疾人在无助中寻找到希望,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出新的方向。
目前,中国内地有下肢缺肢者约50万人,其中的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并且大多数经济困难;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处于重度贫困的状态。“站起来、走出去”,这一健全人习以为常的动作,竟变成这部分残疾人难以实现的奢望。因此,为肢体残疾人装配假肢成为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的重点所在。
从2000年,“长江新里程计划”第一期开展至今,已经有24万余位残疾人重新站立起来,而通过培训假肢装配技师,建立长江假肢装配站,内地原先假肢服务机构仅集中在大城市的窘况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并逐渐形成对贫困缺肢者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模式的长效机制。而对“长江新里程计划”来说,服务范围的扩大也带来了自身的成长。规范的材料与设备管理、严格的回访制度、每位受益人的档案与数据……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正逐渐成熟,并逐渐应用到假肢装配之外的更多项目之中。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然而却有许多孩子却要从一出生时就承受残疾的痛苦,并使自己与家人蒙上了沉重的阴影。脑瘫儿童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在我国0到6岁的脑瘫患儿约有31万,且每年新增4.6万人。为了能让脑瘫孩子尽早得到有效干预、改善状况,“长江新里程计划”设立了脑瘫儿童康复及预防项目,通过引导式教育开展康复训练,推广残疾预防宣传和知识普及,搭建起脑瘫孩子从筛查、康复到回归社会的绿色通道。
除此之外,考虑到残疾孩子的教育成长,“长江新里程”还将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盲童教师培训、聋儿语训教师培养等项目中,为残疾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而为了残疾人能够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长江高科技助残培训项目”更将目光聚焦于走出校门渴望提升自我的残疾人群体,通过提供具有针对性与专业性的高新技术培训,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提高了就业层次,也让社会改变了对残疾人就业能力的固有认知。
据统计,从1984年至今,香港李嘉诚基金会通过“长江新里程”等多个项目已直接服务残疾人逾200万人,更有近1600万残疾人间接受益。而伴随着“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等更多项目的开展,除残疾人群体之外,还有200余个内地的社会组织因之获益,善的种子也将播撒在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心中。
重塑光明共襄善举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大部分来自视觉,在各类残疾人中,失去视觉的盲人是最痛苦的。而在中国致盲的多种原因中,白内障占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经过一台只有16到17分钟的手术,一位白内障患者往往就可以摆脱黑暗、重见光明。
1997年的7月1日,就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一场全球规模最大的挑战失明的壮举“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也在内地拉开了序幕。狮子会港澳303区向国际狮子总会争取援助1500多万美元,配合中央政府投入的1.65亿美元,分两期,历时十年,在中国内地推进防盲致盲工作,特别是重点解决白内障盲人,尤其是生活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白内障盲人的复明问题。
在1997到2002年的第一期项目里,卫生部、中国残联与国际狮子会通力合作,累计培养了12000多名眼科医生和辅助人员,组派了250批(次)医疗队赴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为210万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建立和完善104所县医院眼科,并通过对人工晶体生产线进行改建,将人工晶体的价格从每枚150美元降低到60多元人民币,植入率提高近三倍。
而到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第二期项目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93万例,其中,为贫困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37.6万例;组派医疗队298批,足迹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82个边远、贫困和眼科技术力量薄弱的县区。此外,还在全国建立起6个培训中心和25个省级培训基地,完成眼科医生、眼科护士、乡村医生及项目管理者4类人员共计5万余人的培训工作,并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国家级眼病防治数据库……
无论施治的场所是在繁华城镇,还是贫困山村;无论施治的对象是天真孩童还是白发老人,“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的医生们都将专业与爱心贯穿始终。而当患者们取下纱布、重新张开双眼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以至全家人的命运也将从此不同——这份持续了十年的善举,为他们的未来重塑光明。
同舟共济且共对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二十年里,香港地区与内地社会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16年7月,现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原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到访中国残联,就香港社会服务机构与内地展开长期项目合作进行沟通。同时,越来越多的香港社会服务机构也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对内地的残疾人工作发展提供助力。
在香港的社会服务机构与内地展开交流合作的同时,许多香港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也将目光聚焦与内地的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民生福祉的改善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罗康瑞、曾智明、刘德华、“无国界社工”等爱心人士与社会组织,他们将人道主义的信念灌注在自己每一次的捐赠与善行之中。
怀仁者之心,行仁者之事。在未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内地与香港地区的联系必将更加密切,而伴随着沟通交流的不断深化,两地将为开创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美好明天而继续携手前行。
列表:常怀仁心 同施善行
——与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合作,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实施社区康复项目,使受益地区众多残疾人得到了便捷、廉价的康复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范围的、欠发达农村地区残疾人现代社区康复网络。
——与香港复康会合作,对全国区县康复技术指导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为基层在培训人员、技术指导以及社区康复管理方面积蓄骨干力量。
——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合作,就“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展开试点,通过提供香港地区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做法,为内地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
——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香港赛马会捐赠5296万元人民币用于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康复系列项目,以支持四川省残疾人事业。时任香港赛马会董事的范徐丽泰女士,为香港赛马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深入合作做出贡献。
——2007至2009年间,香港环球轮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包陪庆女士为四川省“集善工程·启明行动”项目共捐赠1000万元,使四川省10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能够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2005至2011年间,在由方润华先生担任主席的方润华基金、方树福堂基金的呼吁下,香港工商界友人共捐人民币1322.15万元用于为内地老弱贫困残疾人购买轮椅18888辆,其中方树福堂基金、方润华基金捐赠40余万元,购买轮椅5733辆。而在2012至2016年,方润华基金、方树福堂基金继续捐赠人民币545万元,为内地多省残疾人购买轮椅7300辆。
——2015年,由香港叶氏化工集团主席叶志成先生担任主席的叶志成慈善基金,通过亚洲防盲基金会向中国内地五省市残联捐赠价值1440余万港币的复明扶贫流动眼科手术车,致力于帮助这些省份偏远地区白内障患者解除痛苦、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