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2-12-05 17:54:54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既是处于历史交汇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及“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河南从动态监测、兜底保障、定向帮扶、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构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但从当前来看,脱贫地区的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脱贫群众的收入绝对水平仍然较低,收入来源不稳定,脆弱性较高。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围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难题,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推进乡村地区发展动力和效率的变革,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共同繁荣。这涉及发展理念、方式、路径的系统性重塑,最根本的要靠引导和建立市场机制得以实现。尤其对于河南来讲,原有贫困县占全省半数有余,再加上原有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发生率较高的12个非贫困县,整体贫困人口多,分布范围广,发展任务重。在强化政策扶持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持续完善兜底保障的基础上,长期来看,更要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为导向,围绕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

  强化乡村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在城乡融合语境下,重新审视乡村与城镇的关系,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激发并增强脱贫地区及脱贫群众内在发展动力,首要的就是在理念上把乡村、把脱贫地区放在城乡地位平等的位置,去谋求乡村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单单把乡村当作是城市发展的“蓄水池”“缓冲地”,更不是一定时期的发展包袱。最为根本的是从体制、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要站在农民的立场,站在乡村的角度,以同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逐步建立以乡村主体性为导向的发展机制。

  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支撑,也是强化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体现。从全省脱贫地区农民收入结构来看,经营性收入是突出短板,占比相对较低。进一步从经营性收入内部来看,来自二、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来自一产的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要进一步加强脱贫地区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改善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作为重要的乡村富民产业,要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对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各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全面梳理并对症下药,延长产业链,加大力度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依托脱贫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红色资源、农业资源,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发展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支持休闲农业、健康养老、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产业的发展及创新,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提升脱贫人口就业竞争力。工资性收入是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第一来源,占比近35%。从全省来看,我省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持续不断地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生产效益更高的二、三产业仍是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持续完善就业扶持及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增强就业匹配度,提高脱贫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定向、定点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市县、跨省对接,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和劳务对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从税收、信贷、保险等各方面完善脱贫人口创业服务体系。

  增强脱贫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全省脱贫地区发展来看,全省原有53个贫困县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新时期,随着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一些脱贫县的资源禀赋及区位得以重塑,迎来了发展机遇。如栾川县利用自身生态资源优势,抓住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对绿色产品需求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淮滨县抓住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重构的机遇,打造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临港经济联动效应初步显现等等。因此,新时期要重新审视脱贫县的发展基础及定位,寻求发展机遇,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脱贫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发挥集体经济带动作用。农村集体经济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支撑,能起到很好的带动及兜底保障作用。首要的是做好扶贫资产的后续管理,明确权属,符合要求的尽快纳入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改革成果,积极探索村社合一、村企合一的自主经营模式,或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以多种形式盘活脱贫地区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集体资产。发挥镇级和县级的统筹作用,通过飞地抱团、入股、联营联建等多种方式,加强跨村统筹,推进村庄之间的合作,并在利益分配、经营体制、合作模式上不断探索,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提升集体经济对脱贫村、脱贫户的带动发展能力。(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秦小玲)

责任编辑:李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