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17岁“云贵川”——腊子口战役先遣部队的先遣战士

2021-06-30 18:56:52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935年,17岁的“云贵川”小战士在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战役中腰绑手雷跃进敌人碉堡,攻破了敌人防线,他也因此献出了生命。”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董小丽讲道。

图:腊子口战役碉堡旧址/记者 潘曼茜摄

  据了解,腊子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部,是四川通往甘肃岷县的必经之路,腊子口是藏语“腊子库”的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隘口”,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过整个隘口而过,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天险门口”之称。1935年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了,先遣部队红四团多次正面进攻无果后,只能改变作战策略——“迂回进攻”和“正面进攻”两面出击。奈何腊子口成八十度角的悬崖峭壁难以有人攀越,迂回到敌人后方成了难事。“红四团就此召开了士兵大会,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这时,一个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站了起来说道,他能从绝壁爬上去。只要他一个人爬上去了就能扔下绳子,别说一个连,一个营也能上去。”讲解员董小丽讲道。

  我是贵州人,我们贵州的山很大也很陡峭,在参加红军之前在家经常采药、打柴、攀陡壁。只要用一根长竿子,竿头绑上结实的钩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就可以攀爬上去。当时,“云贵川”在指挥所没人相信他能爬上腊子口八十度角的峭壁时他解释道。 董小丽说:“最后他也的确不负众望,爬上了难以有人攀越的悬崖峭壁,将从敌人后方迂回作战的战士用长绳一个一个拉了上去。”云贵川的“捷足先登”使得红四团的‘迂回’作战策略得以有实现的可能。

  然而这还未结束,当年正面进攻的部队试图仍手雷炸毁敌人火力最猛烈的碉堡,但那时正值九月,树木茂盛,扔出去的手雷多半挂在了树梢上或者被岩石所弹开,都不能到达碉堡当中。在这紧急时刻,“云贵川”小战士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从山的后方迂回到前方,腰间捆着手雷顺着绳索慢慢下滑,到达敌人碉堡上方的时候纵身一跃跳进了敌人最猛烈的攻火点,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云贵川’此举为正面部队地进攻打开了豁口,助力红军攻下了腊子口。”董小丽说道。

  这一仗红军打开了北上的通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凭借天险将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罪恶计划。这一仗红军胜利了,但是许多红军战士的脚步却永远的停在了腊子口,“云贵川”也是其中的一位。十七岁,现如今也只是一个高中生的年龄,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十七岁却已经懂得了为了大局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做先遣队的先遣战士。然而,史料没有留下这个苗族小战士的名字,只知道大家都叫他“云贵川”。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讲解员董小丽于6月18日为大公报“百年大公 红色甘肃百年记忆”采访团讲述了“云贵川”的故事。为了纪念在腊子口战役中像“云贵川”一样的革命烈士,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80年8月21日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于2005年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目前,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已成为全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国防教育的重点基地,致力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记者 杨韶红、潘曼茜)

责任编辑:李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