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中风康复期针灸及运动治疗攻略

2020-10-23 10:37:11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者:铜人仔)

中风后遗症可导致说话障碍、吞咽障碍、行动及肢体活动障碍等等,因而影响日常生活。要恢复中风后的活动能力,复康人士应把握中风后首3个月的康复黄金期,积极进行康复治疗。除了康复运动、物理治疗以外,配合中医针灸及穴位按摩,中西疗法相互协调,有助促进康复进度,让中风复康人士重投正常生活。

物理治疗 改善肢体活动障碍

中风患者因为脑部组织受损而影响肢体协调和平衡等方面的能力,会出现如单侧软弱无力或无法移动、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等活动障碍,借着物理治疗可改善或恢复活动能力。一般而言,中风程度不论轻或重,也应该尽快接受治疗,因为时间愈久愈容易产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除非情况严重得无法接受早期治疗,否则应把握中风后首3个月为“康复黄金期”,因为及早治疗的康复情况会更为理想;情况严重的复康人士也应该在家人的协助下,多做肌肉按摩及关节运动,以延缓肢体衰退的情况。

物理治疗师会因应中风复康人士的病情进行评估及设计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有上下肢肌力训练、平衡感训练、肢体协调训练等,让复康人士重新学习控制肢体,从而改善肢体的活动能力。以下简单的家居运动,有助轻度中风的复康人士进行日常的家居康复锻炼,提升康复进度。

物理治疗师运动小秘方:坐着踏步(适合轻度中风患者)

轻度中风患者可采取坐着踏步的物理治疗

步骤:

1.尽量贴着椅背,坐在椅上

2.左右脚提腿踏步,重复约20次

次数:20次为一组,休息1至2分钟再进行下一组,每次做3至4组,隔天进行

注意事项:量力而为坐着踏步,踏步时保持腰部挺直

中医针灸 琉通经络行气活血

针灸是中医治理中风的常见方法之一,疗法包括针法、灸法、拔罐等,可为患者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使瘫痪的肌肉逐渐恢复活动能力。“针法”常用的有毫针刺法,是运用毫针刺激穴位,“灸法”常用的有艾灸,是燃烧以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等,利用其温热感刺激经络穴位。引述浸大中医的资料,针灸疗效已为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所肯定,现代医学亦研究表明,针刺的介入,能改善脑部的氧代谢、增加脑血流、血糖供应、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脑神经元的凋亡;通过改变外周刺激的输入,还能促进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可塑性重组,激活大脑固有的神经通路,从而减少致残率,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进度。中医师提醒针灸治疗必须经由注册中医师诊断后施针,切勿自行处理。

中医学把中风分为“中经络”及“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着重调神通络,行气活血,以针刺为要;“中脏腑”着重醒脑开窍,闭证重开窍启闭,只针不灸,采用疏泄病邪的“泻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或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法。脱证则重回阳固脱,重用灸法,采用补益正气的“补法”。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针法。

治疗中风常用穴位

治疗中风的常用穴位有合谷、尺泽、委中、三阴交等,除了针灸,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亦可每日按摩上述穴位5至10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中医认为以针灸配合按摩手法,比单靠穴位按摩的效果更佳,而中风复康者的病因及体质各异,治疗方法必须按实际情况经由注册中医师诊断。

合谷穴位

位置:手背虎口,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处

尺泽穴位

位置:肘窝横纹中央,大筋外侧凹陷处

委中穴位

位置:膝腘窝正中横纹,两筋间凹陷处

三阴交穴位

位置:足内踝尖直上3寸

经典中药 为中风者通络

中医认为中风的康复,跟人体正气及经络疏通关系密切,因此会按病情需要使用具袪风、通络、止痉功效的中药材,如蕲蛇、乌梢蛇、天麻等;若与牛黄、熟大黄、血竭等配伍,可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筋骨不利、手脚麻木、行动不便。

天然牛黄



*更多健康信息可登陆:https://cm.tongrentang.com/

*以上信息及图片由北京同仁堂提供

*以上保健信息因人而异,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师

责任编辑:郭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