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甘肃乡村旅游:美景战贫困 生态促经济

2020-10-23 09:51:17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1-9月,全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518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154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同期的52%和57%。作为集中了甘肃70%旅游资源的乡村旅游,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旅游扶贫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现在家乡建设美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我种的菜还有自己养的鱼现在都交给乡村旅游公司和农家乐,一年的收入能达到5、6万元。”甘肃临夏州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一位贫困户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建成农家乐70多家,休闲鱼塘垂钓40多处,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解决贫困群众就业600多人,人均纯收入近10000元。如今,在甘肃甘南扎尕那村、陇南康县花桥村、庆阳天富亿村、天水孙集村、平凉凤凰村、临夏大川村,已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9年,甘肃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1.27亿人次,实现总收入340亿元。全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走出了一条美丽战胜贫困的甘肃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累计安排省级文旅专项资金2.2亿元,争取国家发改委、文旅部专项资金7.6亿元,总投入10多亿元,吸引了国内155家文旅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目前,已建成3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田园综合体,推出6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累计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1053个、合作社301个、乡村民宿849家、农(牧)家乐19165户,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6万人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55.46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此外,甘肃省文旅厅还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对35个深度贫困县开展文化旅游扶贫重点培训,2020年完成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培训6000人,为1760个行政村购置和配送的文化活动设备任务;为全省 40个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52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数字文化设备改造提升及数字化服务工作。

生态建设促经济“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省十大生态产业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规划先行”的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鼓励旅游企业开展“三节两减一替换”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将生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融合起来,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以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全域旅游生态文明村尕秀村为例,往年尕秀村一年也就接待三四百位游客,可今年7月份才刚刚开始,尕秀村接待的游客就已经超过了2000人次。现在,尕秀村仅牧家乐就有52户,户均净收入达3万余元。数据显示,甘南州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已由2016年的1003.15万人次、46.7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447万人次、74亿元,实现“井喷式”增长。今年1到8月,在疫情特殊年份,甘南文化旅游保持了强劲的复工复产势头,特别是跨省旅游市场放开后,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幅明显,截止8月底,旅游接待总人数123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1.6亿元。

目前,甘肃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7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个,创建新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打造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个,培育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双带双加”文旅扶贫先进典型12个,涌现出了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村、陇南康县花桥村、平凉西沟村、庆阳宁县瓦斜村、酒泉金塔县红光村、临夏州折桥村等一批不同类型的特色旅游专业村。

多措施助乡村游提质升级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乡村旅游高标准规划,对农家客栈、餐饮、娱乐、采摘观光等所有乡村旅游项目统一规划设计,注重差异化风格,完善旅游要素,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的旅游综合体。开发农村农事体验、自驾露营、健康养生等乡村旅游线路产品,支持举办乡村旅游各类节会和旅游商品大赛活动。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支持在临近的旅游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店。开展旅游电商万村千店行动,实施旅游商品“线上线下”立体营销,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

目前甘肃省基本形成了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等6种旅游扶贫模式,引进有实力、善运作、懂旅游的企业投入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民宿、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和产业集群。组建旅游合作社、成立旅游公司等经营主体,吸纳农户通过入股、租赁、流转等方式实现增值,推动农民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实现脱贫致富。开发适合农村的旅游扶贫金融产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截止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培育“双带双加”旅游扶贫先进典型12个,32个村被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甘肃省文旅厅还着力加强人才培训,积极推动各县区在乡镇一级设立专门的旅游工作部门,支持省内院校增设旅游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推进“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积极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定期培训旅游经营人员,组织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通过职业培训,持证上岗,逐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水平。(记者杨韶红 实习记者郭涛 马青彦)

责任编辑: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