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席鸡倌”:我们有“底”了

2020-10-19 11:18:59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秋分时节,小雨连绵,雾气在齐云山中升腾,森林的气息清新潮润。车辆绕过一个又一个弯道,“桂东县普乐镇齐云山村”的标牌在眼前一闪而过,车辆更加吃力地攀爬。20分钟后,郭金全家到了。

  眼前是一栋倚山而建的崭新平房,郭金全迎出了门,“盘山路不好走吧?”他轻轻搓着手,憨憨地笑,又一指房后的山:“我们是前几年搬下来的。老房子在这山上呢!车开不上去……”

  

  郭金全口中的“老房子”,是他和三个兄弟姊妹的成长地。几间“夯土墙,盖土瓦,雨天漏水”的屋子,孤单地耸立在离村部最远的海拔1200多米的山上。

  重叠的山,蜿蜒的路,贫穷仿佛“天注定”。“不出去打工,靠什么生活?”郭金全文化水平不高,多年来,他在广东东莞、佛山等地的家具厂做工,生活并不稳定。妻子张二华则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无暇工作,一家6口全靠郭金全。

  2014年,郭金全生了场大病,“花了不少钱。”病愈后,他的身体无法再承担重体力活。“没办法,只能回老家了。空手出去,又空手回来,还背着治病欠的债。那滋味……讲不清。”

  此时,家中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墙缝更宽了。

  2015年,扶贫队入驻齐云山村,将郭金全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易地搬迁政策,他用搬迁款建了新房,村里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

  “对了,我们还上了保险!”经过大病,郭金全尤其关心保险。政府为他们全家代缴了医疗保险、扶贫特惠保险。“国家兜了底,安心多了。”

  “咯咯……”谈话间,几声嘹亮的鸡鸣响起。房后的山坡上,一只只健壮的走地鸡正在草丛里啄虫理毛。郭金全有点遗憾:“哎!你们来得不巧,才卖出一批。现在鸡不是很多。”

  齐云山村平均海拔近千米,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发展养殖业。回乡之后,郭金全尝试着买了500只鸡苗搞养殖。但他不懂得计划成本,没有技术,收入微薄。

  齐云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罗亚忠和普乐镇动物防疫站站长姜锦师成了郭金全家的常客。4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迅速到账,产业帮扶资金、地力补偿和养殖技术帮扶到位,这下,郭金全“有底”了。

  2017年,齐云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总投资80万元的蛋鸡养殖重点产业基地“永康鸡场” 成立,占地26亩,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管理模式,散养蛋鸡6000羽。

9月22日下午,郭金全来到齐云山村永康鸡场。

  有了几年经验的郭金全被聘请为技术员,成了村里首席“鸡倌”,每月工资2000余元。工资再加上自己养鸡,一年收入4-5万元。而鸡场目前已带动全村191户贫困户和其他群众参与,3年累计分红22.3万元。

  “来!”郭金全跨上摩托车,“我带你们去看看鸡场!”

  永康鸡场深藏山谷之中,三栋彩钢鸡舍依山势而建,植被茂密,泉水环绕。“白天,鸡散养在山上喝泉水吃草籽,晚上回舍睡觉。”郭金全拿起手机,展示他发在朋友圈的广告,“通过网络和集体采购,销路不成问题。但以后还要扩大养殖,你们要帮我做广告呀!”

  “郭大哥,大半天了,怎么没见你家人?”记者忍不住好奇。

  “都在镇上呢!”

  傍晚,检视完鸡舍,郭金全骑摩托车去普乐镇。

  现在,郭金全过着家中、养鸡场和普乐镇“三点一线”的生活。孩子们都在镇上读书,妻子张二华在镇上租房陪读。

9月22日傍晚,郭金全来到镇上的出租房。

  租的房子独门独院,收拾得干净。明亮的灯光下,张二华正陪着孩子们写作业。在学校,孩子们享受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还能吃到营养午餐。陪读之余,张二华找了份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每月工资一千多。她腼腆地微笑:“有工作和收入,自己更踏实一些。”

  在外多年,她觉得最对不起独自在家留守的大女儿。“她才半岁就跟着姑姑生活,对我们生疏得很。”

  2014年,当张二华告诉大女儿“再也不出去”时,“她好激动地抱住我欢呼,我又高兴又心酸。”经过几年朝夕陪伴,亲情终于渐渐被“找补”回来,“跟我们聊天,撒娇,跟弟弟妹妹们也亲热了。”

  幸福是什么?张二华的回答很笃定:“就是家人在一起。”

  雨渐渐停了,门外小院里的南瓜藤儿、辣椒苗儿显得青绿茁壮。如今,郭金全一家人也像那些落回故土中、合抱着希望的种子,踏踏实实地向着更美好的生活舒展枝叶。(来源:新湖南)  

责任编辑:楚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