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王忠富:浓浓乡土韵 指尖泥塑人

2020-06-17 15:32:15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王忠富

6月11日下午,平顶山市鲁山县县城的一间民房内,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王忠富一边对手里的泥巴进行拍捏,一边旋转着面前的雕塑转台,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一捧再普通不过的泥土,在王忠富的手下,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面目径寸,形神毕肖妇女形象的泥人,令现场之人无不啧啧称奇。

王忠富,国际博览会银奖获得者,河南省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河南省成就突出的民间工艺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传优秀传承人。

1965年,王忠富出生于河南农村,小时候,物资匮乏,没有什么玩具,只能终日与泥土为伴,这也造就了对于他泥土的特殊情愫。而这一拿起,便再也没有放下。1983年,王忠富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军队担任画报、和文艺墙的创制。复员后,王忠富曾试图踏入社会自谋生路,务过农、打过工、创过业……他从未放弃过对泥塑的喜爱和追求。

“这么大个人,整天像小孩一样摆弄泥巴”“你还能把泥巴变成钱了?”各种评价不绝于耳。在很多人眼里,王忠富玩泥就是不务正业。但是,王忠富清楚,泥塑已经刻入到他的生命里。“泥塑就像是日记一样,用泥土记录我每天见到的、经历到的。可以说,泥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1985年,王忠富下定决定:专心做泥塑事业!“当时也没想过要走上艺术道路,只是想做些真正喜爱的东西,只有摸到泥巴的时候心里才最踏实!”

虽然王忠富当时对泥塑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也仅限于业余爱好,由于并没有系统的学习美术,唯一一次正式美术教育经历,也是初中辍学后打工期间,在鲁山县文化馆举办为期三个月的业余美术培训班上。初期,他的泥塑大多取材于中国古典人物,作品形象虽然酷似,却并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随后,王忠富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四处拜师学艺。2000年,他拜访了深圳著名雕塑家滕文金。滕老看了王忠富的作品对他说:“你的作品就呈现你身边的人、你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事。”

滕老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让王忠富受用终生。此后,王忠富开始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创作。“因为我是农民,我了解农民的心情,丰收的场景啦、致富的喜悦啦……这样的创作是有感情的。”

2001年是王忠富艺术事业开始出现转机,伴随着其泥塑作品《生活》系列,在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获得金奖的良好开端,他的泥塑作品一步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同年,他的泥塑作品《春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博览会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后来,其泥塑作品先后在郑州、北京、苏州、成都、杭州、上海、西安、深圳等地展出并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王忠富作品

王忠富成功的将土地的载体与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题材完美结合,创作出来一个个朴实、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原民俗文化泥塑作品,在创作中完成了其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符号系统。

“震撼人心的大拙和大美。”中国雕塑家协会秘书长邹文这样评价王忠富的作品。

王忠富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生活,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既反映出时代气息,又浸润着一种令人亲近的生活感。他的作品《逆行者》,展现疫情期间,95后女护士甘如意4天3夜,骑车辗转200公里回武汉卫生院上班。在泥塑作品中,甘如意背着医护包吃力地推着自行车,她的头昂扬着,脖子伸向前方,头发飘扬……整个作品呈现出一个坚毅、自信、无畏的形象,给人以希望。

他的每幅作品背后都是个故事。只有最真挚的感情才能创作出最真实、最感人的作品。自从王忠富专心做泥塑后,生活的压力全部压在妻子王艳艳身上。她开了一家蒸馍店,用自己的行动无言的支撑着王忠富的事业。2002年王艳艳因病去世,留下王忠富和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王忠富都无法挥去失去妻子的痛苦,王忠富创作出了一幅幅表现夫妻情感的泥塑作品。作品《飞天》中,王忠富用古拙的造型,简练的线条,入神的表情,表达了自己,和孩子对妻子、对母亲的思念。

作品《夫妻》中,赶集卖货的夫妻,丈夫肩上套着车绳,俯身弯腰,艰难地拉车上坡,妻子在车后,附身弓着腿,一只手搭在推车的轮子上,用劲掰轮子推车,一只手拖住推车……深刻地表现了农村生活艰难,夫妻之间相互扶持,同舟共济之情。王忠富说:“必须要在现实中推过这种车,才知道手放在轮子上使劲,这是最省劲且有效率的方式。创作要基于生活的经验和阅历。”

同时,王忠富做了“母亲”系列的作品,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孩子进门了,第一句先喊妈;围一桌,和母亲一起吃饺子;有病了,母亲背着去治病;别人欺负我,母亲来保护;儿子去当兵了,母担忧;有孩子了,送回家,让母亲领着……”为了永远留住母亲的样子,一幅幅记忆中的场景,一个个关于母亲的回忆,都被王忠富用泥塑定格。

王忠富的泥塑作品,凝练人物神态、不追求形似,但追求神韵上的逼真神似,写意留白空间大、简练,区别于学院派,技艺手法自成一派,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著名民间艺术收藏家倪宝诚这样评价王忠富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是近乎天然的中原民间艺术。”

手艺从传统中来,未来将要走向何方,是每一个传统手艺人应当思考的问题。王忠富认为:泥塑就是纯手工的东西,不能批量生产,每个作品都需要花费时间去打磨,如果太过于商业化的生产,那么泥塑的灵魂就不复存在,到最后就会变成粗制滥造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股偏执劲儿,王忠富的作品,在这浮躁的时代中,才显得无比珍贵。因热爱而坚持,因热爱而守护,这便是王忠富的纯粹匠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