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解码“长沙味” ⑶ | 熟悉的人间烟火,有长沙最深的“乡愁”

2020-06-10 17:28:33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绘长沙·潮宗街》里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潮宗街旧貌。图为潮宗街大米市。图/网络

  大公网讯(傅春桂)刚下过暴雨,潮宗街的麻石板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一个乡下大伯模样的老人,推着特制的四轮车在街上吆喝。四轮车碾过麻石,发出吱咯声,格外刺耳。

  “甜酒,小钵子甜酒。” 

  几位娭毑从挂有“社区活动中心”字样的屋子出来,大声嚷嚷着说:“卖甜酒的,来两钵啰”。随后,又走出来几位嗲嗲和中年妇女,也要了几钵。

  望着嗲嗲和妇女又进了社区活动中心,乡下大伯继续吆喝着“甜酒,小钵子甜酒”,向巷子深处走去。

  在这种吆喝声中,潮宗街便有了烟火的味道。

  01

  走在凹凸不平的麻石小道上,潮宗街仍保持着老长沙最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

  来来往往的车辆,讨价还价的商贩,街边各色的美味小吃,筒子楼里的家长里短,老人们喝着热茶打着小牌,猪油米粉店外摆着的几张小桌子坐满了食客。

  百年来,老街里的日子,就这样慢慢流淌。

  潮宗街原名为朝宗街,因临城门朝宗门而名,东起北正街,西至湘江大道,是迄今长沙市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之一,长511米,宽9米。

朝宗亭记载着“朝宗”街名的变迁  图/网络

  旧时的潮宗街是长沙城北通往湘江的交通要道及商贸之地,明清时是长沙县署所在地,街巷纵横交错,晚清军机大臣瞿鸿机等历史名人在大街深巷建造宅院、公馆。

  清末至民国时期,湘江航运繁荣,潮宗街对面有海关、湘江粮食码头。

潮宗街粮栈  图/网络

  永丰、协丰、吉丰、恒丰、太丰、顺丰等十多家粮栈(粮仓)和米厂都设在这里,因而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是长沙主要的粮食交易、仓储及加工地。

  同时西方的宗教、医学以及进步思想也在潮宗街上发展、传播。

  02

  潮宗街的烟火味,自百年前就已注定。热闹和忙碌,是小市民一天的快乐。

  那些年月,潮宗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后来“朝宗”就改为了“潮宗”。

从湘江挑水卖的脚夫   图/网络

  挑担送水的脚夫大都是住在河西的作田人,农忙时在家耕作,农闲了,结队来潮宗街当脚夫。他们熟稔了街上人家的生活,知道哪家每天要用多少水,要送多少煤;也知道了哪个衙门里要送些什么东西。

  东头的张嗲嗲每天喜欢呡二两酒,也不要太多东西,小碟油炸花生米,外加一碟青葱豆腐;紧挨着张嗲嗲的屠娭毑,每隔十天半月就要买回来一对小猪蹄,在门外街边大张旗鼓的弄干净了,然后放上黄豆加点当归之类的东西,用一个陶罐纹火炖,直到满街都能闻到香味。还有住在九如里的大户人家,天天都要吃肉,隔三差五的炖只鸡,或是炖一个猪肚,这些脚夫闻到香味直流口水。

  挑着担子走在街上,扁担发出吱呀声,麻石板路上也是湿漉漉的一片。看到有穿着布鞋的妇人走过,还要歉意的笑笑,停住脚步躲过妇人,继续走。也会看到穿高跟鞋的贵妇人走进巷子里,手里提着印花布包,显出富态来。

  脚夫们从早上五六点钟坐船过来开始干活,断黑后又坐船回去,做一天脚夫赚得半个大洋。

  民国初期,靠近码头的地方,有一个露天菜市场,摆摊的全是从河西过来的农民,他们卖的全是时令蔬菜,菜好,价格也适中,最受街里人的喜欢。也有从别处贩来的蔬菜,他们多是生意人,喜欢斤斤计较,常与街里人发生口角。

  小鱼仔最受人青睐,刚从湘江里捞上来的,摊前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菜市旁边还有一些杂乱的铺子,铁匠铺,缝纫铺,剃头铺,南北货铺,面铺,豆腐铺,戴同兴酱铺,和记粉铺、裕园祥酒厂,同懋粮食行、大茂祥粮食行、慎诚米厂……

  连升街、九如里与福星街(今福庆街)紧密相连。靠近梓园巷口有一家门面光鲜的中药房,他们店里特制的治伤膏药驰名远近。梓园巷是潮宗街通往九如里、连升街的一条巷子,长青砖道路,巷子曲折型,巷内后段还有数根参天的古树。梓园巷相传是清乾嘉间礼部尚书刘权之宅邸的后花园。其中的梓园巷六号传为晚清布政使衔道员张自牧的宅院,民国时期改为旅社。

  福星街上开着十多家布庄,有名的是浏阳人开的汪记布庄。也有本地人杨五爷和杨六爷开的兄弟布庄。每到新来了上好布匹,九如里的贵妇人常常拥进布庄,试着各色料子,做上一件旗袍。可以说,长沙城里穿旗袍的妇人,多半是在潮宗街定做,撑起长沙一片灿烂的天。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潮宗街设湖南产院  图/网络

  时任湖南督军和省长的谭延闿,以省政府名义与雅礼会合作设立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潮宗街中段北面校舍内,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颜福庆博士为第一任校长,美国胡美博士任教务长。于是,潮宗街上又多出许多医界贤学之士。

  03

  百年前,那些挑水的脚夫,还有三教九流以及市井小民,一同点燃了潮宗街前世的烟火。如今,还缭绕在潮宗街的街角巷里。

  006:依旧保持完好的麻石路面

  王奶奶是个大家闺秀,不喜欢别人喊她娭毑,总纠正说是奶奶。住楠木厅十号二楼,吸了一辈子的烟,却很有规律,两个小时吸一根。八十多岁了还每天上午出去买菜,下午打一场麻将,五点以后就不再出门了。

  王奶奶所住的这栋楼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是日本人的医院,叫“田河医院”,解放后成为运输公司的医院。如今有机棚改,这栋房子不拆了,要修旧如旧,住户们也不用搬了。

  开福区政府对潮宗街社区所属街巷,进行了整体性的有机更新改造,围绕老城区潮宗街历史底蕴深厚的特点,注重“修旧如旧”,保持老街完整历史风貌。除文物古迹外,还对古建筑、传统米市遗存进行修复性保护,改善街道宜居性,引导特色商业经济,建设历史文化社区街。

街巷一景

  潮宗街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历史遗存比较集中,共有27栋建筑纳入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包括金九活动旧址、民国旅社及戏台等12处文物保护单位。图:耶酥教会范围碑

  目前,潮宗街片区的有机棚改正进入实质性阶段。

  运用“拆”、“改”、“留”的“有机手法”,在保留传统文化载体建筑的基础上,以“宜居、宜商、宜游”为理念,保持“街巷格局不变、空间尺度不变、文化记忆不变”,打造特色精品街区,让改户舒心,市民宽心。

  潮宗街及附近街区的原居民占比仅约30%,大部分为租户或外来户。留下的那些原住民,都不愿搬出潮宗街。老王师傅一直住在群胜里的一个院子里,他家是这栋楼房唯一一户没有搬走的。

  梓园巷还有一位大姐,她家有一栋私房,去年,政府和他们家谈拆迁协议,可以补偿二百六十万元。但现在实施有机棚改,房子不拆了,这位大姐一家都很高兴。

楠木厅  图/网络

  来自娄底的两位九零后,特意来看楠门厅金九故居。被韩国国民誉为“韩国国父”的金九曾在长沙从事独立、反日运动一年,当时就在楠木厅居住。由于棚改,故居闭馆,他们只好爬到故居对面的居民宿舍楼,眺望故居。

老巷幸福人家  图/掌上长沙

  潮宗街上有一家正宗的“猪油米粉店”,位于街北侧,不属于此次棚改范围,所以,照旧开店迎客,喜好这一口的市民每天将粉店挤得水泄不通。

  “长沙米粉的精髓就是煎猪油的香和煨码的汤汁。”

  一位潮宗街土生土长的嗲嗲说。“我最中意的味道,就是买三十块钱的鱼头,炖一锅汤,把清汤滤出来,下一碗粉,放酸菜或者雪里红,而且一定要有长沙米粉的灵魂——煎猪油。”

  昔日的繁华虽已日渐式微,但对于许多长沙“老口子”来说,潮宗街依旧是承载许多记忆和情感的地方。潮宗街在细微处闪烁着浓浓的人情味儿,烟火味儿,化不开,解不散。

责任编辑:楚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