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奋楫扬帆潮正涌 奏响出彩“大合唱” 荡气回肠的黄河乐章

2020-04-23 13:12:51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长虹飞架,蔚为壮观(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谷雨过后再无寒,醉入人间四月天。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花园口游览区柳枝吐绿,百花争艳。漫步母亲河畔,人们踏青赏景,陶醉在最美春光中。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亘古以来,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儿女,滋润着神州大地。她以劈山斩石、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雄伟气魄,铸就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厚德载物、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生命之河、文明之河、生态之河!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恢宏史诗。位于黄河之滨的古都郑州,正在全力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征程中奋楫扬帆,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郑州地处黄河流域腹地,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俯瞰黄河郑州段,西起巩义,东至中牟,流经荥阳、惠济区、金水区、郑东新区等沿黄区域,长约160公里。这里河洛文化、商都文化、农耕文化、根亲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古战场、古石窟、古建筑星罗棋布,奇险壮美的黄河自然景观与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融为一体,大河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黄河东西向穿越郑州大都市区中心地带,是联系洛阳、开封、焦作、新乡等地区的生态纽带,更是郑州大都市区极具发展潜力的活力区域。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黄河郑州段旅游资源具有人文与自然资源完美结合、深度融和特征。这里是中华文明源头,黄河风光独特,文旅资源品位高。该段拥有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330多处,自然景观类5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0余项。郑州市已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4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8项、市级180余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像一条璀璨的缎带,黄河不仅为古都郑州撑起绿色的生态屏障,讲述着动人的黄河故事,更吸引着成千上万海内外游客来到母亲河畔,饱览壮美辽阔的大河风光,穿越时空隧道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睿智对话。

一条河描绘一座城如诗如歌的壮丽画卷

大河高歌东赴海,万仞嵩岳立天中。

一条充满生机的生态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景美惠民的幸福河正在奔腾向前,一曲激越昂扬的郑州“黄河号子”正在奏响荡气回肠的黄河颂歌。

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全市文物系统将紧紧围绕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城市文脉“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战略格局,加快推进郑州地区在黄河文化、国家文明中具有突出意义的典型遗存保护展示利用,积极构建以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西山遗址、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大运河郑州段世界遗产和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为支撑的黄河沿线中华文明发展主线文化带,以及环嵩山地区黄帝故里、新密古城寨、登封王城岗、“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巩义石窟等重要遗址为支撑的文明起源、农业起源与中华传统文化环嵩山文化带,以郑州商城、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二七塔等为支撑的中心城区文化核心区,为我市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积极带动作用强化文化支撑。

据了解,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统领,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将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先导,高水准规划沿黄文化旅游带,将黄河沿线生态保护与文化挖掘有机结合起来,高标准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努力把黄河郑州段建成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胜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围绕“黄河、黄帝、古都、嵩山、运河”等核心资源要素,讲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故事,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文化研学、生态观光、非遗展示、田园体验等全域旅游新业态,全力打造“黄河之都”城市文化名片。

黄河郑州段西起巩义,这里是河洛文化的摇篮、诗圣杜甫的故乡。据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秦文坦介绍,巩义将依托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香玉故里、河洛汇流等沿河景区及文化遗存,深挖豫商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河洛文化,突出抓好天河龙湾生态休闲度假区、伊洛河行船码头、康百万河洛文化城等重点文旅项目及白瓷博物馆、杜甫文化博物馆、永昭陵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鲜明、风景靓丽的沿河文旅产业带,不断丰富黄河文化旅游体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

奔腾吧,母亲河!

一条河锤炼一座城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母亲河奔腾万里流至郑州,终于摆脱山岭的束缚,一改浊浪滔天的气势,呈现辽阔平缓、黄波金浪的迷人风采。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说,母亲河不仅孕育了河洛文化、黄帝文化等多元文化,也筑起了嵩山文化丰碑。在生生不息、博大包容的黄河文化之上,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与母亲河相依相偎,其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也潜移默化地锤炼了郑州人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气质。

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邙山,东临京广铁路,西望桃花峪和楚汉争霸古战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拥有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这里是地上“悬河”和黄淮平原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形成博大、雄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

作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该公园融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弘扬华夏文明于一体,被誉为万里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这里却是一片漫天黄沙的荒山秃岭。

该公园前身为郑州邙山提灌站,始建于1970年。“上世纪70年代,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开山修路,架管道,修水池,购苗木,在新开的层层台田上栽植松柏、核桃、石榴、椿树等适应山区生长的树木,使小顶山成为这一带最早绿化的山头。”参与邙山提灌站建设的不少老职工谈起这段艰苦岁月依然记忆犹新。从1977年开始,郑州每年开展全民邙山义务植树活动,至1993年,提灌站周边18个山头全部披上“绿装”,管网也覆盖到山头。

50年来,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艰辛努力,终于让昔日的荒山秃岭换新颜:该公园已建成炎黄广场、中华百位历史名人雕塑群、黄河碑林、黄河地质博物馆等40余处景点,绿化荒山8000余亩,栽植各类树种达4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委会负责人说,西望“黄河之水天上来”,东观“奔流到海不复回”,近赏浊浪翻滚气势壮,远看浩瀚博大内涵深。面对黄河,每位炎黄子孙都会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高达106米的炎黄塑像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心灵坐标,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拜谒;炎黄广场上,国内规模最大的历史名人雕塑群巍然矗立,中华历史118位风流人物在这里“风云际会”。远眺壮美黄河滚滚东去,一泻千里,河面上长虹飞架,蔚为壮观。文/郑州日报记者 张子明 孙新锋 成燕

来源: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