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寻找流感疫苗的种子 茂名分离的流感毒株进入世卫组织推荐名录,系中国内地唯一

2020-03-09 15:40:38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茂名市区经过光华南高架桥,往南进入茂南开发区,再行500多米就来到茂名市疾控中心大楼。2月底,该中心所在地茂南区的英文“Guangdong-Maonan”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年度会议上,从这里分离的流感毒株将影响下一流行季全球流感疫苗的生产。

2月28日,瑞士日内瓦,在历经4天对全球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病原学及疫苗血清学分析的会议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0—2021年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组份。

由茂名市疾控中心微检科分离的毒株是中国内地唯一入选的毒株,其它入选疫苗组份来自华盛顿、普吉、夏威夷等地。这一推荐建议与科学依据,将一起传达给监管机构和全球疫苗生产商。

距离会场2万里之遥的茂名疾控微检科工作人员,一如既往地忙碌:收集标本、提取核酸、分离鉴定……每周向国家流感中心报告。

捕捉“变异的病毒”

“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很快。变异发生后,前一年的疫苗对于今年的病毒就不适用了。”茂名市疾控中心微检科科长廖国东说,他同时也是茂名市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流感监测网络的一个单元,茂名市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承担了茂名市流感样病例的日常监测等工作。

根据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监测要求,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哨点医院,哨点医院每月要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00份以上送至当地流感监测实验室。“我们每周至少要检测25份标本,从中分离的病毒株最终会被送至国家疾控中心做基因测序等后续研究。”茂名疾控微检科流感实验室负责核酸检测的李晓君说。

李晓君的工作,就是站在监测网络的最前沿捕捉“变异的病毒”。“简单来说,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后,在生物安全实验室里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所获得的病毒培养物里面就是流感毒株。”李晓君说,分离出病毒毒株,意味着有可能找到了生产疫苗的种子株。

世卫组织每年筛选推荐疫苗株,其制备成疫苗后进入健康人体内,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出针对这类病毒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新流感的效果。“不是所有的毒株都会成为疫苗株,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分离毒株的基础上,所以分离鉴定毒株对于预防新的流感大流行非常重要。”李晓君说。

什么样的毒株会最终成为疫苗株?廖国东介绍,首先毒株要涵盖大部分变异特征,但在基层疾控实验室不具备基因测试、抗原转变检测的条件,因此分离毒株后上交国家疾控开展后续检测;其次,分离出来的毒株病毒活性好、滴度高、蛋白含量高,用其构建的疫苗株就能符合世卫组织的要求。

实际上,毒株从茂名分离后,到进入世卫组织会议讨论前,经历了国家疾控的“关键一推”。“茂名这株流感毒株能同时拥有优良的细胞株和鸡胚株,非常不容易。”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透露,“国家疾控拿到这株毒株后,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与目前流行的毒株有很大的变异。利用其构建了疫苗重配株,与细胞株、鸡胚株一起进行系列验证,发现这个毒株抗原代表性好、滴度较高、蛋白含量较高。我们认为这株值得关注,并推荐给世卫组织。”

廖国东解释称,抗原代表性好则制成的疫苗对变异的病毒免疫效果佳,滴度高是指病毒量大,蛋白含量越高疫苗越经济,有利于疫苗的大规模生产。

“每年全球估计有10亿例病例,其中300万至500万例为重症病例,导致29万至65万例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世卫组织发布的《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提醒,流感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报告中建议。

来自茂名的毒株

“‘Guangdong-Maonan’是我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毒株上传国家流感中心系统后,自动生成的地址标识。”李晓君说。获世卫组织推荐的那株茂名毒株,正是经她手从流感标本中提取出核酸,迈出毒株分离第一步。

“此次获世卫组织推荐的毒株分离自一位男性患者,2019年6月发病时采集了样本。”茂名疾控微检科负责病毒分离与鉴定的陈家图说,“在分离毒株时,曾察觉它的滴度和效价较高,隐约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

在茂名疾控流感实验室,李晓君和陈家图为一组,承担流感病毒检测工作。两人分工明确,李晓君负责核酸检测,筛选出核酸呈阳性的标本,再交给陈家图作病毒分离,培养制成毒株。

作为哨点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负责采集流感患者咽拭子,放入装有病毒保存液的存管后,低温送至实验室。“标本要求24小时内检测,但是越早处理质量越高。”李晓君说,“如果突发疫情,我们要马上检测出报告,流行病科还要等检测结果来跟进调查。这时也意味着大批量标本需要检测。”

对于每一个标本,李晓君都要放入震荡仪震荡,用移液枪将其吸到试剂盒里,放入提取仪将核酸提取出来。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PCR反应,筛选出核酸呈阳性的标本交到陈家图处。“完成一次核酸检测,需要半天时间,但这只是分离毒株的前提。”李晓君说。记录显示,那例特别的标本核酸检测结果为新甲H1N1核酸阳性。

陈家图需要经常“宅”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专心培育细胞系和无特种病原体鸡胚。他先将需分离的标本接种到已经培养好的细胞和鸡胚中,分别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和孵蛋器中培养,每天要观察细胞和鸡胚的生长状况,然后收集细胞培养液、鸡胚培养液。

“这里面就是分离出来的病毒,最后对分离出来的病毒进行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等后续的鉴定和分型工作。”陈家图说,整个分离过程历时约1个月。

“分离流感病毒特别需要保证质量,非常强调连续性,中间不能间断。比如,活性细胞要定期传代培养,3至4天要传代一次,不能延迟;在接种流感病毒标本后每天都要观察其病变情况;培养物要定时收集,不然就可能作废……”陈家图回忆起当初分离那株毒株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在做HA和HI鉴定时,就发现它的滴度和效价均比较高。“发现不同后,我们以最快速度将分离的毒株交到国家疾控。”廖国东说。

疫情下的实验室

成为“病毒捕捉者”的7年时间里,李晓君几乎每天都在和流感病毒打交道,对不同的标本重复着同样的操作。突然站到聚光灯下,让她直呼“太自豪了”。

据了解,茂名市疾控中心微检科共有9名技术人员,他们的检测工作主要分为病毒类和细菌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茂名疑似病例做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责无旁贷。

“疫情来得那么突然,打乱了我们的常规工作。我好像多打了一份工。”陈家图说,原本人手紧张的实验室,开足马力投入到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中去。

9人分组轮值,全员投入病毒核酸检测,检测标本至今超过2000份。截至3月8日茂名确诊的14个新冠病例中,包括首例在内的8例经过该实验室检测确诊,其余6例则在大排查期间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出。

与平常做流感检测只需二级防护不同,做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需要穿上三级安全防护的全套装备——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严密紧实的N95口罩,护目镜上常常汗雾迷蒙。“在最紧张的时期,凌晨4点还在实验室里。”陈家图说,7岁的女儿看到自己穿防护服的照片时十分惊讶,“爸爸也跟电视机里的人一样。”

尽管这段时间重心向疫情倾斜,但每当疫情相关检测“松”一点时,大家又抓紧忙回各自的检测工作。文/南方日报记者 刘栋铭 刘俊 通讯员 张力

责任编辑:丁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