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厚植绿水青山 决胜脱贫攻坚——嵩县“全域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9-12-23 08:48:0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冬日里,行走在5A嵩县,天空澄碧、远山含黛,美得让人心醉。

  但曾经,旖旎风景后、青山绿水下,这里却穷得让人揪心。


人间仙境白云山 曾宪平摄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九山半岭半分川”的旅游资源大县,洛阳市嵩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110个,贫困人口2.4万户8.5万人。而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聚居于深山生态景区周边。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嵩县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牢记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嵩县该如何变生态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变贫困落后山区为美丽富饶山乡,编织百姓幸福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伴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行进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作为嵩县县委县政府的“四大战略”之一,“旅游带动”战略精准发力、大胆实践,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的“嵩县模式”为钥匙,解开绿水青山的密码,将天赐的生态宝藏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12月14日—16日,记者走进5A嵩县,感受着“全域旅游+精准扶贫”带来的山乡巨变。

  绿水青山绽希望 全域旅游助脱贫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寒冬时节,原本静谧、闲适的山乡却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进入12月以来,白云山雪云间滑雪场、木札岭速龙滑雪乐园相继开业,纷至沓来的游客带“火”了景区附近的农家宾馆。

  白云山下天桥沟村村民陈志勇喜笑颜开,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会当上农家宾馆的老板。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天桥沟村虽然风光秀丽却极度贫困,白云山的旅游开发带动了脱贫致富,许多人跟陈志勇一样,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早就脱贫出列,收入节节攀升。

  旅游是嵩县的最大优势、脱贫攻坚为最艰巨任务。近年来,嵩县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厚植绿水青山,助力脱贫攻坚,百姓逐步摆脱桎梏,在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

  诗与远方交相辉映,5A嵩县如诗如画。放眼3009平方公里的热土,白云山、木札岭、天池山、陆浑湖、白云小镇、石头部落、手绘小镇、两程故里、兰花山等旅游景区交相辉映,大坪中原花乡、白河千年银杏林、大章太极山、旧县仙女潭等乡村旅游点相得益彰,加之山水灵动、如若画卷的县城,共同构筑了“5A嵩县、‘净’享自然”的全域大空间。

  在嵩县,全域旅游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脱贫攻坚。白云山、天池山、木扎岭等景区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附近的群众捧上旅游的“金饭碗”。目前在白云山、木札岭等景区直接就业的村民有1000多人,带动农家宾馆近千家,解决就业1万多人,其中近1/3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双趁是木札岭下龙王村的村民,她说,原来的龙王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地方,孩子上不起学,男孩大了都不好找媳妇儿。2002年木札岭景区开门营业,她在景区旁开了个农家宾馆尝到了甜头。2009年,她家的三层楼房拔地而起,由80多个房间、200多个床位组成的高标准“农家乐”让她赚得盆满钵盈。

  “今年的纯收入有个五六十万元吧。”李双趁喜笑颜开,“俺村‘人人干旅游、户户有宾馆、个个是老板’,150来家农家宾馆最高的一年能挣百十万元,人均收入最少也得四五万元。你说这日子美不美!”

  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昔日的贫困村天桥沟白云小镇、石头部落双双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旅游景区”的精彩转身。

  在海拔2000多米的天桥沟村,一群村民们围在记者身边,描绘着这里的一个个新变化。

  “地在墙上挂,旱涝都害怕。一场大雨来,要啥都没啥。”曾经,贫困如乌云般遮蔽天桥沟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今,在历任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张军等带领下,这个美丽村落展现俏丽容颜,农家宾馆群落陡然矗立,“白云花田·妙趣天桥”美景动人;村民种植的山茱萸、核桃、板栗等卖上了好价钱;在国外“打洋工”的王幸伟夫妇回到家乡开办了农家宾馆,收入是打工的三倍多……

  一条路向前延伸,依山而建的“石头部落”跃入记者眼前。以往这里是“风吹石头跑,地上只长草”的“荒蛮”之地。如今,石房石屋,家家比邻而居;石院石墙,户户随形而就。村子成功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特色民居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一沟一品、一岭一特色。嵩县以“572510工程”为载体,打造5个特色小镇、提升7条生态廊道、建设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10个沟域经济示范区,全力推动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携手并进。

  全域旅游挑起了嵩县脱贫攻坚的“大梁”,这组数据足以让人兴奋:截至11月底,嵩县全县已接待游客110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37.5亿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4万户8.5万人减少到目前的3018户570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6%。

  产业融合劲头足 脱贫攻坚显成效

  新路子催生新作为

  用美丽经济打开致富门,不能落下一村一户;靠旅游产业全域奔小康,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之一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嵩县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找准产业发展优势,妙解脱贫攻坚难题。

  记者走进青山绿水间,村落、景区、农舍与百姓的笑脸相得益彰,一首清新的田园协奏曲扑面而来。围绕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的发展战略,产业扶贫的惊喜之作一一呈现:

  妙笔生花,“绘”出脱贫之路——

  “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黄庄乡三合村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土壤贫瘠、山高路远,三合村下辖18个自然村的群众饱受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之痛,全村352户中近1/3是贫困户。

  2016年,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冯亚珂利用村里的生态景观办起了写生基地,让穷山村变成了花墙黛瓦的手绘小镇。今年来写生人数已超5万人,全村增收超350万元。

  “这里是个山水萦绕、炊烟袅袅、恬静自然的诗画山村,非常适宜写生。”冯亚珂说,学生来的多了,要吃、要住、要学,还要玩。在政策扶持下,三合村迅速增加了家庭宾馆,修复了老井、旧宅、豆腐坊等景观,蜜蜂养殖、水果采摘等产业顺势发展。昔日的“放羊倌”“养蜂匠”纷纷变身“贩羊商”和“新网红”;年过花甲的贫困户张章给学生们当“模特”,在门前石头上坐一晌就能挣钱……写生产业“绘”出幸福的新生活。

  点“绿”成金,造出诗意民宿——

  在大山深处,绿水青山成就了嵩县民宿产业,以民宿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则让嵩县“点绿成金”。

  车村镇分布着大量豫西传统风格的土墙老屋,易地搬迁后形成了大量空置房。该镇以“老屋认领”的方式,将荒废的老屋、土地收归集体,以现代的设计理念打造,吸引投资人认领改造成主题民宿。目前,414套老屋已被认领216套,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民宿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村居变民宿,打通致富路。目前,以“朝看云雾,暮观夕阳”愿景打造的嵩县民宿群纷纷落地。旧县镇秋花塘、白云山森林木屋、木札岭野奢酒店、白河镇枰庐客栈、白河镇福田山居等民宿群,或充满野趣,或“田园范儿”十足,“使一个个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破茧成蝶,“飞”出美丽景区——

  距离白云山景区仅8公里的天桥沟村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定点帮扶村,在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张军的带领下,该村打造的白云小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2015年9月,时任驻天桥沟村第一书记陈占元引资建设的天桥沟滑雪场项目开建;2016年4月自驾营地项目开建。项目带动就业,让天桥沟50多名贫困户有了稳定工作。接下来,变身3A级旅游景区的天桥沟成立了嵩南旅游开发公司,设立旅游合作社,32户贫困户和其他村民一样,以农舍、土地、林木等资源作价入股。“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增收脱贫渠道更宽了……

  乡村里随处可见的“土坷垃”也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旅游产业迅速与农业、工艺品、食品、电商等产业相融,生产、生活资料变成了休闲旅游产品,玉米糁、柿子醋、土鸡蛋等土特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农业附加值大幅提高。“茵陈汁”“烙画”等商品生产渐成规模,奇石、根雕、草编、土鸡蛋等旅游商品达130余种,年销售额达1.37亿元。

  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渐成燎原之势,惊人的价值效益逐渐释放。华东制药、河南豫博、民生药业等一批大企业探索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农旅融合等新模式,培育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让群众享受更多收益。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养生、互联网等产业倾情拥抱,带动了金融、交通、餐饮、商业、娱乐等多行业,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共绘旅游蓝图的新格局。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领下,实现了多产业、全要素同频共振,带动整个县域向阳发展、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促发展 群众携手奔小康

  全要素呈现全域美

  记者行走在嵩县南车路上,一块标语牌格外醒目——“厚植绿水青山、打赢脱贫攻坚”。这标语牌虽默默无声,却如同一声春雷催人奋进、激荡人心。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据嵩县扶贫办主任龚新贞介绍,从2014年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以来,已经有近万人依托旅游致富增收。

  干字当头实字落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跨越,嵩县在乡村振兴的大棋上布局有序、落子有声,信心满怀地托起全面小康的中国梦。

  旅游扶贫,贵在精准。从2016年8月起,嵩县面向全社会开展“帮扶一个贫困户、嵩县山水任您游”活动,目前已有1965名爱心人士与贫困群众通过助学、项目、就业等帮扶方式,帮扶资金32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20个。嵩县还创新性地开展“爱心后备厢工程”,以“以购代捐”的形式提升嵩县农副产品销量。

  扶贫搬迁,百姓称赞。车村镇黄水村、白河镇下寺村、木植街乡石磙坪村等十几个旅游搬迁安置小区,向旅游景区服务区和服务驿站集中,让散居在环境恶劣区域内的4300名贫困群众彻底挪了穷窝、换了新业、鼓了腰包。小区融入乡村游乐、美食体验、森林康养的特色民宿,吸引着大批都市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

  电商扶贫,“云”端发力。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与淘宝、苏宁等知名电商合作,建成微商城、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通连接贫困地区商品和电商大市场的致富路。当地村民开办了网店和微店,成了乡土特色产品的“搬运工”。农家客栈、饭店的主人通过“互联网+旅游”的双重助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通过网站、微信订房、订餐,真正“云”端发力,全力奔小康。

  授之以渔,扶志扶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嵩县相继出台《关于支持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景区周边旅游要素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指导百姓依靠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助推连片贫困地区整体脱贫。与此同时,通过外出学习、上级代培、村级自训等方式,培训了一大批导游员、服务员、厨师、种植和养殖人才,让百姓“一技促脱贫”。

  文明宜居、幸福美满。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百姓传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融入了更加开放、融合的大舞台。通过与游客打交道,他们的见识更广了,市场意识、审美观点、卫生习惯极大提升。老百姓通过互联网掌握国家大事,用微信、微博广交朋友,到广场娱乐舞蹈,真正成为旅游扶贫的受益者……

  嵩县正以旅游发展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值得一提的是,嵩县“全域旅游”持续发力,“旅游能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2018年暑期,嵩县巧借天赐“凉”机,推行高速免费政策,32天接待游客104.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今年夏天,为期一个月的“来嵩县·醉氧吧”暑期旅游惠民季活动精彩袭来,其间,景区宾馆、乡镇农家宾馆、精品民宿一房难求,茵陈汁、王记烧鸡、车村贡米、黄庄小米等旅游商品让游客买得开心。

  暑期旅游惠民季融入嵩县的乡村振兴大局之中,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拓展了百姓增收空间,直接带动交通、金融、保险、地产、信息等繁荣发展,呈现“以活动带经济,以旅游促脱贫”的融合效应,提振了嵩县发展旅游奔小康的信心。

  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与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融合于此,宛若富足祥和的世外桃源。全域旅游走活嵩县脱贫攻坚“一盘棋”,走出了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厚植绿水青山,决胜脱贫攻坚!

  今天的嵩县,山水在变,变得更美;山村在变,变得更富;贫困群众在变,变得更加有志有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强大靠山,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河南日报记者张莉娜 通讯员郭晓阳
责任编辑:楚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