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湾区青年说》第六集——陈卓禧

2019-03-14 19:49:51来源:作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湾区青年说》第六期请来全国政协委员陈卓禧,与在京港生陈嘉雯、谢慧怡面对面,他们畅谈升学的烦恼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多元社会下,年轻人应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让我们听听他们怎麼说。

  升学烦恼之抉择  跳出舒适圈

  陈卓禧:你们当时决定来北京读书有没有挣扎过或考虑过其他的选择?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陈嘉雯:当时有三个选择,在香港读书、出国留学和来内地读书,来内地读书是挣扎最久的想法。香港这个氛围下有不同的政治政见,老师也会担心你去内地读书将来找工作会不会遇到困难。我们年轻人对内地的认识很多时候源自於父母、老师,他们那一辈的想法很多都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内地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后来发现原来在一个小圈子久了,有时候会变得像井底之蛙,到了北京发现这裏是大城市。挣扎选择后,最后还是决定来内地读书,加上这裏政策对港生很好,有很多机会,例如与特首、全国政协委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交流等等,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很多东西。

  谢慧怡: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香港读幼儿教育,一个是去北京读中医。老师说两个选择都可以,选哪个都不会错。但老师建议去北京好一些,因为本身有家人从事中医行业,而且也值得去北京看看。我想趁年轻仍有机会,不用顾虑太多社会因素、生存问题,去北京看看,多看看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现在交流计劃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会来看看北京是怎样的,国家是怎样的。近年来香港到内地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都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你愿意踏出第一步的时候,你见到的东西和之前在香港的时候是完全两样的。我觉得学校可以推广这些来内地交流的计劃。

  陈卓禧:你们两个的例子是很好的故事,让香港年轻人去考虑是否来内地升学。去哪裏升学是一个重大的抉择,对自己的影响太深远,所以年轻人面对选择时,应该花多点心思去比较、去考虑,不要匆忙决定。无论年轻人自己还是家长,或者学校老师,都应该鼓励年轻人去做比较,想清楚再做决定。当然我都会像慧怡你的老师那样说,如果学生自己比较完之后觉得在香港的机会或空间不够,其实可以考虑去内地,因为内地加上现在的大湾区战略,的确给了我们一个更加有利的条件,年轻人有很多大展身手的机会。

 

  在京港生谢慧怡(左)、陈嘉雯(中)与全国政协委员陈卓禧(右)面对面

  升学烦恼之适应  做足心理準备

  陈卓禧:你们有什麼可以提醒同学,比如来的时候需要什麼準备,让自己适应得更快?内地法律制度和香港很不同,你们鼓励学弟学妹来内地读法律吗?

  谢慧怡:香港的同学来内地读书,最重要就是你有没有下定决心,你真的要吃苦要努力,因为这边的学生一定是用高分入读北京的学校。所以你来内地读书不是来玩的,和香港的大学的学习氛围完全不同。所以真的要想清楚,但是这个选择是好的,要做足心理準备。

  陈嘉雯:内地的法律体系参照大陆法,香港是普通法,如果你想回香港再就业的话,需要重新读香港这边的法律并考香港牌例。我现在读了大陆法,之后会先考虑考内地的律师牌照,然后再考虑要否再进修,还是回香港拿两地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同学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之一。

  陈卓禧:你有香港的背景,不是完全和普通法隔离,虽然你没有普通法的执照,但是因为你在香港生活过和成长过,你对普通法的环境和原理很容易了解。所以你有大陆法的知识和专业,再加上你已经对普通法有一些了解,这样的人才在未来的5至10年裏,会越来越吃香。当然如果你考了普通法的专业执照,你在哪裏工作都可以,这个就是发挥我们所讲的大湾区和香港的双向交流的作用一个最好的例子。

 

  两位港生与陈卓禧开心自拍

  湾区发展之教育  不只创新科技

  陈嘉雯:说到大湾区和香港的双向交流,您觉得除了读书还有什麼方向可以去大湾区发展教育?

  陈卓禧:配合现在整体国策,大湾区有很多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例如综合型大学或者学术研究型大学,大湾区都是发展创新科技的主要方向。香港的院校现在也很融入,有一些开始落足大湾区建立自己的分校或研究学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随著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其实社会科学都有越来越大的需求。所以不单创新科技,社会管理、政府管治相关的社会科学都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国家现在的管理上,政府的决策都严格讲究方法、讲究论证,所以社会科学在这方面都会起到很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这两年国家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香港的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也很有优势,可以在大湾区推广相关经验。

  湾区发展之机遇  政策走在前面

  谢慧怡:我今年即将毕业,刚刚您都提到大湾区,有没有一些劝勉或者建议给年轻人,如何把握大湾区这一机遇?

  陈卓禧:从你读医藥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大湾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的优势是中医,中医将来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做一个执业医生是没有困难的,完全畅通,反而西医可能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资格。你可以比较下,因为大湾区和香港都面对一个老龄化的问题,所以对养生、保健、医治疾病的需求都很大。我们看到香港有七百万人,大湾区有七千万人,所以空间和平台大了很多。香港和大湾区现在的阻隔减少了,你甚至两边走都可以,你在哪一边建立了事业,其实都可以在另一边继续发展,甚至要有一个雄心壮志。比如你可以建一个医疗的中医藥的养生治病的连锁店,你可以考虑下这件事,你有没有信心?

  谢慧怡:有(哈哈哈哈)!我一直关注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发展空间始终比香港大,我的同辈今年毕业,亦很想靠自己的努力在大湾区就业。

  陈卓禧: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战略,作为将来香港和内地更加深化合作、结合的试点和示範,有很多政策是走在前面的。比如税收,就会尽量降低香港人在内地的税收负担,希望和香港看齐。另外譬如说居住、购置物业等,将来在身份上面,如果你们有了居民证,基本上所有东西都可以和内地一样,其实大湾区多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

  「将年轻人的优势发挥到淋灕尽致」

  陈嘉雯:在香港这个多元化社会下,您对年轻人有何期待?

  陈卓禧:年轻人有很多的优势和特点,第一很有热情和衝动,也有很好的求知的愿望。这些优势年轻人一定要把握,不要让这些天生的优点被社会的环境埋没和流失。记住年轻的优势不是年龄,而是热情、衝劲,对学问和真理的追求。当然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有时间去试去闯蕩,一定要把握这些优势去尽量发挥,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将弱点和不足之处去克服。我对年轻人最大的期望就是将你们的优势发挥到淋灕尽致,无论在哪裏开创事业都是对国家的贡献,因为香港就是大湾区的一部分。现在香港在大湾区内是发挥龙头作用,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你们都是为推进国家发展做贡献的年轻人。

往期回顾:

《湾区青年说》第五集——容永祺
http://event.takungpao.com/2019/0314/1021.html

《湾区青年说》第四集——陈曼琪
http://event.takungpao.com/2019/0313/1013.html

《湾区青年说》第三集——高永文
http://event.takungpao.com/2019/0312/1003.html

《湾区青年说》第二集——谭耀宗
http://event.takungpao.com/2019/0311/996.html

《湾区青年说》第一集——霍启刚
http://event.takungpao.com/2019/0309/978.htm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