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医学与养生之道,特别重视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及规律,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以达到防病强身,健康长寿的目的。于自然界里,万物皆闭藏过冬,而中医学上,冬季是匿藏精气的季节,以立冬后至立春的这段时间,进补更见有效,能发挥补身的作用。
“冬至进补”的习俗,就是到冬至节气的时候,阴气始退,阳气渐回,此时进补可固本培元,促进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先天之本在于肾,后天之本在于脾胃”,身体活动能量够不够,就要看肾气是否充足。冬季养肾可多吃淮山,冬虫草,海参,核桃,韮菜等,对于改善怕冷,因为气不足而腰酸背痛,手脚冰冷,濒尿,畏寒或夜尿连连的症状尤其有效。冬季养生亦可通过饮食?睡眠?运动等方法,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不畅。特别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认清体质虚则补之
人的体质各不相同,故进补时应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气虚”体质者,通常感觉疲倦?懒言?动则气喘?常自汗出?舌淡白?脉虚弱无力;进补可选择如人参?黄芪?淮山等。
“血虚”体质者,通常因不能濡养身体,表现不耐劳作?面色苍白?健忘?失眠?舌淡?脉细;进补可选择如当归?龙眼肉?大枣等。
“阴虚”体质者,通常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咽干喜饮?易烦躁?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进补可选择如黄精?枸杞子?桑椹?鸭肉?萝卜等。
“阳虚”体质者,通常感觉畏寒肢冷?倦怠?小便清长?便溏?舌淡胖?脉沉细无力;进补可选择如鹿茸?羊肉?核桃等。
不同年龄的进补方法
小孩的脏腑功能发育未完善,抵抗力偏低,可以健脾胃补后天之本,如食用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红豆等食材,以平补为主;寒冷的气候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或使病情恶化,如中风、痹症或哮喘等,御寒能力较低的如小孩,老年人和长期病患者可说是高危人群。对于长者,应当以固本培元为主,辨证施补,切忌多食黏硬生冷之物,易使脾胃阳气受损;可食用红萝卜,菠菜,鸡,杞子等.另外,妇女的生理特点是以血为本,故进补以补肝肾养血为主,如阿胶?桑椹?乌鸡?猪肝等。
进补要适度,勿滥用补药,补之太过,引致烦躁失眠,咽干舌燥,这样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因此,要选择最切合自己需要的冬季养生方法,建议可先请教专业中医师,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循其专业意见,才是养生之王道。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中医认为,在冬天最寒冷的“三九”天宜进行“天灸”(即2016年12月21日,30日,2017年1月8日),可使用中药如细辛、白芥子等辛温走窜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上,借助药力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补肾温阳、宣肺散寒,从而防治疾病。对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经痛、关节痛等虚寒性质的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正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如不了解体质是否适合进行天灸,可先请教专业中医师.
冬季的起居保健
生活规律,早卧晚起:建议早睡晚起,以避寒就温养阳气,保持身体温暖,晚起以待日出,可避寒避风。如冬季常觉手睡冰冷难以入眠者,睡前可以热水作足浴,再套上袜子,帮助入眠。
加强锻链,增强体质:冬天虽气候寒冷,但仍然要根据自己身体状态,坚持恒常运动,维持及加强体内新陈代谢,可提高抗病的能力。
秋冬补身推荐
同仁乌鸡白凤丸──蕴含乌鸡、人参、黄芪、白芍、丹参、当归胶等上乘的药材;主治月经不调,气血两亏,行经腹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适合女性服用。
人参鹿茸丸──具有人参、鹿茸、补骨脂、巴戟天、当归、杜仲、菟丝子、黄芪、冬虫夏草等;主治气血两亏、腰腿酸软,有滋肾、补血的功效。
健步虎潜丸──蕴含知母、龟甲、白芍、黄芪、白术、独活、牛膝、黄柏、熟地黄、当归、人参等名贵药材;主治肾气虚损引起的筋骨痿软、四肢麻木、腰腿酸痛、足膝无力、行步艰难,有养血、散风、通络的功效。
冬季进补时令汤水
今次为大家带来的这款汤水,有提升免疫力,强筋壮骨,温肾补血的功效,很适合冬天易出现体虚怕冷者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