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复方玄奥:养生等于进补?

2018-12-19 13:34:51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很多人喜欢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或煎汤、或泡酒进补,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这些药确是补药,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身体需不需要。因为运用补药的补法,要针对的是身体中必要物质不足的亏虚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虚证」。而部分偏离正常状态的人群,会表现出与虚证相反的「实证」,也就是体内因有多余、不必要的物质或能量停滞所导致的状态。换言之,虚证是「正气不足」的状态,实证则主要因「邪气有余」所致。为此,对于表现为实证者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有些人会说,我的身体是亚健康,需要进补。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大,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病前的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诸如乏力、汗出、失眠等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往往有人会认为乏力就是气虚、汗出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将失眠、多梦等也与气血亏虚划上等号,于是想当然地选择中药进补,而效果却未必能够满意。甚至可能因为滋补药的误用,导致不良反应。

中药应用有严格指标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指标,选方用药的前提是要依据准确的体质判定或「辨证」诊断。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张仲景《伤寒论》,用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有是证用是药」。而中医所谓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证等,都是医生经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的四诊之后,综合分析而给出的不同的虚证状态判断。不同虚证的疗养用药有所不同,所以人参、鹿茸等补药并非众人咸宜,更不能简单地期待以补药来养生。外行人很难看懂中医处方中药味是如何搭配的,每种药物的用量是如何决定的。其实中医处方用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照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以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原则上主药为君,辅药为臣,中和调节药为佐,引经入络者为使。君臣有序,职责分明,从属清晰。

常用的补益名方

常见补益名方图解

现代社会对补益中药有较高的期望,使用者日渐增多。这里我们对常用的补益名方做一剖析。上图中所示核心部分为补气的基本方「四君子汤」与补血的基本方「四物汤」。二者的组合即所谓「八珍汤」。在此基础上加上肉桂、黄芪,便构成了家喻户晓的「十全大补汤」。君、臣、佐、使,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医药的交响乐,美妙的和谐之曲。

但开处方不能一味以补为主,例如常见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一个「三补三泻」的基础方。方中六味药分为两组:一组是「三补」,熟地、山药、山茱萸;一组是「三泻」,泽泻、茯苓、丹皮。「三补三泻」之法,将中医灵活用药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备受后世医家推崇。

中医界有「学医三年,自谓天下无不治之症;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可用之方」之谚。学医的人因为有很多药方可用,自以为背下便可用来治疗好天下所有的病症;行医多年后才能认识到,医治任何病人,都没有现成的药方可用。方剂为中医药王国的宝中之宝,不仅在于它兼容诸药、和谐互补;更在于它的变化无穷、费人琢磨。

——内容参考自《中振说本草》。

责任编辑:李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