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预防中风系列-中医有办法(治理篇)

2018-10-26 15:02:46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直以来,大部分人以为中风只会出现于长者,惟近年数据显示中风发病年龄愈趋年轻化,甚至出现未满10岁小童中风的个案,虽然比例不大,但仍备受关注。以中医角度看,只要对症下药;配合适当的针灸及穴位按摩,治理中风有办法。

一般的理解,当脑部的血液供应因为某些原因而减少或阻断,令脑细胞突然缺氧,数分钟内可令脑细胞及脑髓神经损坏而失去功能,并令该其所支配的身体功能受障碍,导致中风。

中医学上,脑髓神经受损程度分为中经络(神智清醒者出血性)及中脏腑(神智昏蒙者)两类。中经络又分中经及中络,中经患者会口舌歪斜、失语、偏身麻木,甚至半身不遂;中络即一边身体或一边手足麻木或一边肢体乏力、口舌歪斜。

至于中脏腑,又分中脏及中腑。中脏会出现神昏或昏愦、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状;中腑患者则会口舌歪斜、失语、神恍或迷蒙,严重可致半身不遂。

除了“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人士,长者、肥胖人士、过瘦人士、压力沉重人士均属中风高危一族,特别是家族有中风病史者应时刻留意中风征兆,包括无法移动单边肢体,或一边身体麻痹、软弱无力;无故呕吐说话不清、笑时面部偏歪;头晕、头痛、心悸;视力模糊。

针对中风,中医会以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并加强身体功能锻炼。中风患者可分为实症及虚症两种,实症者身体壮实、面红赤、急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脉弦,中医会用泻法治理;虚症者身体虚弱、声低气微、面色淡白、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多、脉细无力,会用补法医治。

不少中药材如川芎、黄连、黄芩、栀子、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龙、鸡血藤、宽筋藤、钩藤、僵蚕、归尾、田七等,均对中风病症颇有疗效;中风后亦可以适当食疗调理。

调理中风食疗:桑寄生黑豆杜仲茶

除中药医理外,针灸亦已被确认对中风和中风后遗症病人疗效显著,可改善其脑部患处的血液循环,建立新的侧枝循环,并促进瘫痪手足肌力的恢复。

责任编辑:李孟展